孙中山与胞妹孙秋绮一家

编辑:陈钧|2016-09-03 15:59:44|来源:海峡飞虹

孙秋绮(1871-1912),孙中山的妹妹,1871年9月3日出生于翠亨村,比孙中山小5岁。孙秋绮出生时,父亲已59岁,母亲已44岁,可谓老来得女。此时孙家家境还很贫寒,一家人住在村边的一间小平房里。也就是在孙秋绮出生这一年,17岁的大哥孙眉决定远赴重洋,启程到檀香山谋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孙中山与胞妹孙秋绮一家

孙秋绮像

 

大哥孙眉在外奋斗数年后,终于得以致富,缓解家庭之艰难。可以想见孙秋绮应拥有还不错的童年生活。孙秋绮8岁这年,孙中山也离开家乡去了檀香山,家中只留下父亲和姐姐相伴度日。

 

孙秋绮长大成人后,奉母命与同县榄边乡西江里村林喜智结婚。林喜智(1867-1938)比孙中山小一岁,家境清贫,少时就萌生了出洋谋生的念头,因在美国旧金山做工的堂舅愿意收留他。1882年,年仅16岁的他便带着几件破旧衣服告别故土前往旧金山。他起初替人做苦工,由于他生性勤劳节俭,逐渐积累点钱,学做小本生意,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生意总算顺畅。1889年,他思亲心切,回到故乡,与孙秋绮喜结良缘。

 

孙中山与胞妹孙秋绮一家

孙秋绮丈夫林喜智像

 

孙秋绮结婚后很快怀孕,可没等女儿出生,丈夫又远渡重洋再往旧金山拼搏。孙中山旅居旧金山时,与妹夫林喜智过从甚洽,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林喜智受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还经常捐钱支助革命。

 

孙中山对妹妹孙秋绮的关心,体现在对妹夫林喜智的照顾上,两人通信频繁。据说孙中山前后写给林喜智的书信有三十多封,可惜这些存放在老家房子里的珍贵书信,由于主人漂泊在外,房子委托他人照管,不知何时遗失了。所幸林喜智的侄孙林瑞伟保存着一封孙中山在檀香山写给妹夫的信。

 

孙中山与胞妹孙秋绮一家

孙中山致妹夫林喜智家书

 

孙中山在信中称林喜智为“贤弟”,自称“兄孙德明”。他首先介绍了自己奔波忙碌、居无定所的状况:“因兄定于本礼拜六离大埠(今旧金山)而往东方各埠游行,或回大埠,或不回大埠,现尚未定也。此后可不必寄信来大埠,如有要事欲达我知,可着舍侄亚昌(孙眉之子孙昌)通传于我……” 接着在信中对妹夫温言相劝,嘱其找些生意来做,才不至“坐食山崩”。这是因为林喜智婚后去旧金山奋斗十几年,省吃俭用,有了一定的积蓄,时时思念在故乡的妻女,遂回故乡与家人团聚想过安乐日子。孙中山担心其自此闲下来,故在信中为妹夫出谋划策,建议在石岐、澳门、香港等地做生意,还罗列了一大批可售卖之物,如火柴、毛巾、笠衫、漆器、瓷器等,特别提到在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贸易无入口税,做生意方便些,要择定一地来做。这份家书可见孙中山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对亲属的关切,恪守着作为兄长的担当。

 

1912年4月18日,孙秋绮因病去世,享年41岁。此时的孙中山正自上海启程赴粤。一生颠沛流离、身负重任的孙中山并不能如普通人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抚慰亲情,只能将感情深埋心底,继续奔忙于国事。返粤过程中,孙中山途经福建、香港、澳门、珠海,于5月27日才得以返回翠亨村,此时离妹妹孙秋绮去世已是一月有余了。正如之前孙中山母亲病逝、之后长女孙娫病逝一样,孙中山未能在妹妹离世时的重要时刻相守。人们注目着伟人的种种行踪,可又有谁探访过其内心不为人知的遗憾和悲伤?

 

孙中山此次回乡,一共住了三天。期间,妹夫林喜智曾希望孙中山能为其谋取一官半职,被孙中山婉拒。后林喜智在西江里村做一些管理村政的事务。1931年,中山县政府为了照顾孙中山的亲属,每月发给林喜智30元生活费。1938年,林喜智病逝,享年71岁,与妻孙秋绮合葬于翠亨以北约10公里即西江里村西北之大林山。

 

孙中山与胞妹孙秋绮一家

孙秋绮之子林帝镜所画孙中山像

 

孙秋绮有一女林耀梅、一子林帝镜。林耀梅学医,曾作孙中山、宋庆龄的近身随从,照料他们的起居生活。孙中山去世后,林耀梅仍随侍宋庆龄左右。孙中山风云一生,对家人鲜有照顾,即使这样,孙家后人对孙中山一直保持敬仰和怀念,格外理解和珍惜血脉亲情。孙秋绮的孙女林莲芳曾说:当年孙家人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是极其危险的,常常东躲西藏,有些亲友甚至不得已逃往海外。如果回国则有被抓住砍头的危险。但大家都默默支持、援助孙中山,没有退缩没有抱怨。作为晚辈的他们感觉先辈们十分了不起。

 

(作者:佘凤英)

 

文献参考:中山市档案信息网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