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百日维新”失败后孙中山帮康有为逃难?
1898年6月11日,在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倡议下,清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召令,“百日维新”开始。8月,清慈禧太后下令废除新政,大兴党狱,“百日维新”宣告失败。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是在孙中山的帮助下逃到日本的吗?
一、《革命逸史》中出现孙中山帮助康有为逃难的记载
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冯自由的《革命逸史(初集)》中提到,康有为是在孙中山的帮助下逃到日本的。
康有为
从冯自由的《革命逸史(初集)》中找到如下材料:康有为得到英国军舰保护,避地香港。王照、梁启超匿居日本公使馆。孙中山在日本闻此消息,与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商议请他们到中国救助康有为等脱离险境。宫崎遂赴香港迎接康有为至东京。平山周则到北京,使王、梁二人易日本服至天津,乘轮赴日。时进步党领袖大隈重信任总理大臣,犬养毅任文部大臣,均主中、日亲善政策,对于中国维新党异常优待。康、王、梁三人起居费用由日政府供给。大隈内阁倒后,则改由进步党供给。总理、陈少白以彼此均属逋客,应有同病相怜之感,拟亲往慰问,借敦友谊,爰托宫崎、平山向康示意。康自称身奉清帝衣带诏,不便与革命党往还,竟托故不见。事为犬养毅所知,非常不喜欢维新新党人,因此意存隔阂,遂约孙、陈、康、梁四人同到早稻田寓所会谈。届期除康外余人俱到。梁谓康有事不能来,特派彼为代表。是日,三人各抒意见,讨论合作方法颇详,至翌日天明始散。数日后,总理派陈少白偕平山周至康寓访谒,康、梁出见,在座有王照、徐勤、梁铁君三人。陈少白乃痛言满清政治种种腐败,非推翻改造无以救中国,请康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康有为却认为清帝圣明,终有复辟的一天,自己受清帝恩惠,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意欲起兵勤王,救出被囚禁的光绪帝。陈少白与康有为反复辩论,康有为却丝毫不为所动。王照忽然对在座的客人说,“我自到东京以来,一切行动皆不得自由,说话有人监视,来往书信亦被拆阅检查,请诸君评评是何道理”。康有为闻此大怒,派人将王照拖出去,并告诉陈少白:“此乃疯人,不值得与之计较”。闻此,陈少白觉得王照另有冤抑,于是嘱咐平山周伺机将王照带出,免得被康有为关押。平山周照办。数日后,趁康有为师徒外出,平山周将王照带到犬养毅寓所,王照笔述离开北京的一切经过及康有为所称衣带诏属于伪造,洋洋数千言,与康有为事后的记述多不相符。因此,康有为作伪的真相尽为日本人所知。康有为以为陈少白故意恶作剧,因此迁怒于革命党,两派更无融合的希望。日本政府知道真相以后,为免生事端,就给康有为旅费九千元,请其即日离开日本。这才是康有为离开日本,远游加拿大的真实原因。
那么,冯自由的记述是否真实,康有为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二、康有为、梁启超未提及此事
而康有为在其自编年谱及其女儿康同璧所编《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中,却对孙中山曾经帮助康有为逃到日本一事,闭口不谈。
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康有为提到了拿到衣带诏的时间。他说:“维新之事,吾以四月二十八日召见,至七月二十九日奉密诏,凡九十日。” 冯自由提到的王照揭露康有为的衣带诏乃伪造一事,并因此导致两派矛盾加深,学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康有为的“衣带诏”一事,学界有不同看法,依据茅海建、郑匡民2004年发表的文章《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一文可知,“以今天的史学研究来看,康有为所持的密诏,皆是其自行伪造的”。2013年,有关衣带诏的研究又出现了新进展,马勇在《康有为衣带诏缘起及演变》中认为:“过往研究者往往从这些文字上的差别看到康有为在道德上所谓的不诚实,以为这个所谓衣带诏的密诏,从根本上就是康有为的伪造。伪造的源头就是光绪帝赐给杨锐的那份密诏,也即杨锐的儿子杨庆昶在1908年提交给清廷的那份文件,……康有为肯定没有看到过这一密诏的原件,他所凭借的就是林旭的‘口传圣谕’。而林旭或许从杨锐那里看到过原件,或许并没有看见,但他确实从杨锐那里知道有这份文件,或许也从光绪帝那儿知道这回事。他为了履行光绪帝的嘱托,为了应对杨锐的批评,总之为了让康有为尽快离开北京,实现杨锐‘康不得去,祸不得息’的计划,林旭肯定在康有为面前稍有夸张,其口传的圣谕旨虽说有根据,但在文字上及其简略,只剩下让康有为离开北京这一主题了”。
对于逃亡的经过,康有为这样叙述,从北京出发先至天津,在天津停留一晚,前往烟台,从烟台乘船到上海,从上海到广州,再转至香港,在香港遇到了日本人的帮助。但是,从康有为的描述中丝毫看不到孙中山的影子。
而对于冯自由所记述的因为王照揭发衣带诏乃伪造,日本政府迫其出境去加拿大一事,他的解释是事先已经议定。他说“时日本人宇佐稳来彦偕领事上野季次郎来见,以大隈伯在相位,有志营东亚,先欲至日本求救,隈伯电许保护速之来。先是,日人宫崎寅藏,讬梁铁君来送金二千却之,日本诸士皆好义,周旋恳挚,故以九月五日东渡,乃议游欧美焉”。
不仅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也没有提及孙中山的帮助。
但是康有为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宫崎寅藏“先是日人宫崎寅藏,讬梁铁君来送金二千却之”。
三、关键人物宫崎寅藏
那么宫崎寅藏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宫崎寅藏
据宫崎寅藏的《三十三年之梦:宫崎寅藏回忆录》一书记载,确实有人向康有为求助。但是求助宫崎寅藏帮助康有为的人是康的弟子。“……两天以后,康的门生×××来访。我正在和别人谈话,他左手持巾掩面,挥右手招我入室。我觉得奇怪,跟他到那里。他满面通红,两眼垂泪,对我说道:‘我决心与×××同去北方。此行已期再归,也不能再见。如果北方风云有变,即为我死之日。方才已与康先生洒泪告别,临行时先生命我拜别足下。这是他对你莫大的信任。我恳切请求足下能援助和保护康先生,以挽救我国的前途。不胜感激之至。’说罢离开座位跪下,向我三拜九叩,泪流满面,情词恳切,我岂能不为之感动欷歔!于是,叫来酒肴,两人相对且泣且饮,少时握手言别。傍晚×××也来访我。他是和×××同行的。也把我招到别室,说道: ‘×××已经见过你了。我不再多说,切望你保护康先生,还请你对敝国之事多方帮忙。除之以外,别无他求’。说罢潸然泪下……”。据茅海建在《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中的考证,此中的两人即为康有为的弟子陈介叔和梁元理。
据宫崎寅藏自述,他“对康非常同情,想把他带到日本去的心情也十分迫切。是的,正因为有这种心情,对他的作风更感到焦虑。为了解开他们这个如谜般的暗示,我便同侣佐同到日本领事馆,面晤当时的领事××君,向他说明了情况”。在宫崎寅藏的努力下,上野领事以私人名义拜访康有为。在上野领事的帮助下,大隈伯爵复电“康有为君【若来,须予以适当之保护】”,通过宇佐,宫崎寅藏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康有为。
宫崎寅藏在离开香港前提到“当我处在孙康两派之间,屡屡劳费心神时”,他的朋友便为他担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孙康两派都受到了宫崎寅藏的帮助。据宫崎寅藏的记载,孙中山要求会见康有为是在宫崎寅藏与康有为到达日本的次日,可知孙中山对于康有为来到日本一事是知道的,但是孙中山是否通过宫崎寅藏协助康有为,仍然是个谜。
据坂出祥伸著,叶妍译《康有为传》记载“百日维新”的主角康有为先经意大利驻上海领事庇护,经香港由日本领事上野季三郎之斡旋,暂先渡日到外务大臣大隈重信伯爵处。对于康有为是否经过孙中山的帮助,作者并没有指出。
依据茅海建、郑匡民的《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一文,日本驻上海领事上野季三郎密切关注清朝的动向,在康有为逃难中的行踪了解的非常清楚,也为从香港将康有为带到日本,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同样没有提到孙中山。
康有为到底有没有受到孙中山的帮助,还需进一步的史料挖掘。
参考文献:
1.[日]坂出祥伸著,叶妍译:《康有为传》,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9年。
2.[日]宫崎滔天著、林启彦译:《三十三年之梦:宫崎寅藏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蒋贵麟主编:《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二十二)》,宏业书局印行,1981年版。
4.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马勇:《康有为衣带诏缘起及演变》,《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6.茅海建、郑匡民:《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
7.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8.图片来源于网络。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