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孙中山的亚洲梦
孙中山不仅终生抱持以三民主义为蓝图的中国梦,而且还怀有区别于霸权主义的王道世界梦与亚洲梦。
1897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与宫崎滔天等日本友人合影
早在1895年,面对中国被欧美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为避免中国以及亚洲各国沦为西欧列强的奴隶,孙中山倡导亚洲各国团结起来抵抗外来入侵,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在孙中山看来,亚洲国家具有众多的相似性,有团结和联合的基础,有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维护亚洲稳定的共同任务,因此,孙中山阐述了关于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言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亚洲主义(大亚细亚主义)思想。而在他倡导的亚洲各国的“团结”中,无疑把中日两国之间的“团结”视为重中之重。
1897年8月,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他在与宫崎寅藏等人的谈话中再次阐述了中国革命和亚洲革命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并把中国革命看成亚洲革命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中国革命是为“支那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兴起,因此他希望日本援助中国革命,“以救支那四万万之苍生,雪亚东黄种之屈辱,恢复宇内之人道而拥护之”。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转任全国铁路督办。次年2月出访日本。在日本各界为其举行的一次欢迎会上,孙中山对他的“亚细亚”理论进行了新的论述。他说:“亚细亚者,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也。中日两国人民,互为亲交。不惟应当除去猜疑,而且如轻信他邦人之说,互为攻讦之弊,不可不断然排去之也。亚细亚之和平,亚细亚人应当有保持之义务。然中国现在则欠乏维持之实力,故日本之责任,非常重大。余希望日本力图中国之保育,而与中国互助提携也。”
孙中山自始至终对日本抱有幻想,他希望日本与欧洲的帝国主义决裂,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共谋东亚之和平。他说:“我们中国此刻能不能够废除那些条约,关键不在别国人,完全在日本的国民能不能够表同情,若是日本的国民能够表同情,中国的条约便马上可以废除;倘若不能表同情,中国便一时不能废除。 …… 中国只要得了日本的帮助,想要废除条约是不成问题的”。他还呼吁:“亚洲人口,占全地球三分之二,今日一部分屈伏于欧人势力范围之下。假使中日两国协力进行,则势力膨胀,不难造成一大亚洲,恢复以前光荣之历史。”孙中山不仅没有认识到日本是侵略中国的罪魁祸首,反而满怀希望日本能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在他的晚年,由于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影响,促使孙中山对于世界与亚洲的认识出现了新的飞跃。他不仅继续谋求本民族的独立、平等与富强,而且还更为热忱地呼吁建立一个和平、公道、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他不再是简单地以地区与肤色划分世界,而是把整个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两大阵线。
孙中山墨迹
前者是帝国主义列强,后者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与地区。孙中山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上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的总根源,被压迫民族应该与压迫民族中的 “受屈人民” 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把这种反帝斗争称之为民族主义,认为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民族主义并非终极目标,它只是走向世界主义的基础。世界主义的真精神就是反对强权。最好是以俄国人民作为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以中国人民作为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然后扩而大之,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的世界主义。可见,世界大同才是孙中山的理想世界,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1924年11月24日,孙中山、宋庆龄在神户与前来欢迎的日本朋友合影
孙中山晚年的世界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设计,而且是一种道德诉求, 或许也可以说是向东方传统文化的回归。他借用传统的语言描写未来的理想世界, 力图以古老的王道与霸道词汇来区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用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他认为西方世界的长处无非是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的发达,“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他的最终理想是:“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 成一个大同之治, 这便是四万万人的大责任。”
参考资料:
田玄、季鹏:《孙中山“亚细亚”思想论述》,《民国档案》,1991年第3期。
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江汉论坛》, 2005年第11期。
章开沅:《理想与现实——孙中山的亚洲梦》,《江淮文史》,2012年02期。
桑兵:《解读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演讲的真意》,《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1期。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