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过端午,忆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九歌·湘君》

 

这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作品。我最喜欢这一首。在这首辞中,屈原传递了他的情感、寄托了他的情怀。他胸怀理想、忠君爱国;他积极向上、排除万难;他几经波折、锲而不舍。他想借由文字排解忧思,然而,他的忧思却浓得无法化开去。

 

过端午,忆屈原

 

我是在小学课堂上“认识”屈原的。在学校老先生解析辞赋的讲述中,我听着关于屈原的故事,深入到屈原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所处的环境,心情与之浮沉,几度潸然。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是屈原,也会“从彭咸之所居”、怀沙自沉。

 

这也是我一生中最早“认识”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营救屈原而衍生出了赛龙舟、吃粽子……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过端午节,妈妈曾经带着我和姐姐南下高雄,到左营观战龙舟竞渡。左营莲池潭的龙舟竞渡是全台湾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我的印象中,现场比赛的激烈程度,可不仅仅是“惊起一滩鸥鹭”,更不是“锣鼓喧阗”“人声鼎沸”所能够形容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参加比赛的几支船队上。比赛开始了,所有队员莫不奋力挥动双臂,以最快的速度舞动着木桨催动龙舟前行。围观的群众很多分属于各支船队的后援会,人们用发自丹田的气力吼出对船队的支持和鼓励。也有不少凑热闹的人,吃着“大肠包小肠”、喝着青草茶、盲猜着哪一支队伍能够获胜。我想,这种隔岸观战的乐趣大概就在于纯参与而不卷入任何一方的输赢。

 

过端午,忆屈原

 

南下看龙舟竞渡的我们,借宿在妈妈的朋友家中。那一家人三代同堂。待我们看完龙舟比赛回到家中,爷爷、奶奶已经准备好了包粽子的原料:粽叶、糯米、香菇、焢肉等等。我们大家开始动手包粽子:拣各样原料逐一放到粽叶里面,然后裹严再将它五花大绑。那时没有普及电磁炉,家中烧饭多用瓦斯炉。瓦斯桶的圆环顶部就成了我们挂粽子的好地方,可以帮助我们将粽子串连成一大串。我们在瓦斯桶的圆环顶部拴上一大串捆粽子的绳子,几个人坐在瓦斯桶周围,包好手里的粽子就扯起一根绳子绑起来,粽子就挂在了瓦斯桶上。随着包好的粽子越来越多,瓦斯桶顶部的圆环上就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粽子。

 

将粽子码放进电锅开始蒸煮。等待的时间里,我们就跟着大人们做手工——自制香包。将各样香料放进色彩斑斓的香囊中,缝好、挂在身上。小孩子身上多了这些花花绿绿的物什,格外开心,蹦蹦跳跳地到处炫耀。

 

至于端午节饮的雄黄酒,就没有那么老少咸宜了。叔叔打开酒坛盖子的时候,雄黄酒那浓烈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们小孩子就只观摩而不品尝了。

 

过端午,忆屈原

 

孩提时的我,因为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无论观战龙舟还是参与包粽子,我都尽情地投入,一心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营救屈原,使他免于鱼虾之口。长大以后,我渐渐听到了关于端午节的其它传说,说过端午节不一定是为了纪念屈原,流传至今的民间习俗也未必是为了营救这位大诗人,甚至说屈原是否真的怀沙自沉而死也未可知。然而,我并不会因此失望。毕竟,我从小就“认识”的端午节传说是那么浪漫,屈原忠贞可贵的品德和精神也一直被人们崇尚。他的这种精神,值得衍生出想象和故事;他的矢志不渝,更值得后人永远纪念。(作者:刘信愔 )

五彩线兮端午节

2020-06-23

五彩线兮端午节

 

清晨起来,照例去逛早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逛早市的人少多了,各种摊贩也了无踪影。先前那种人头攒动的热闹,如同舞台戏般的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以及热气腾腾小吃的饭摊儿,连同美食制作师傅的精彩表演,均已悄然退去了。这样的清静反而给你一种安全感,一份舒心和温暖。心想,只要大家都安康就好啊。

 

逡巡之间,如春花绽放,让我惊讶,让我错愕,不远处,一位鹤发童颜的老汉站立在早市的一隅,俨然一位神守在他身边的架子旁,那架子上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喜庆地挂满了大大小小彩色葫芦,红艳的小荷包,布制的小粽子,精巧的小扫帚和迎着晨风微微拂动的五彩线。在这位“天神”的脚边,还整齐地摆放着一扎一捆的粽子叶、艾蒿和一束束迷人的野菊花。哦,这分明是端午节快到了呀。

 

我走了过去,彼此间隔着一米多的距离,聊了起来。我问,这个时期还有人买吗?他笑着说有啊,疫情了,买我的葫芦可以给孩子驱邪,买我的艾蒿可以给家人驱病,保佑一家人的健康,买我的小扫帚呢可以扫去家里的晦气……他如数家珍般地款款道来,一时间竟说得我泪眼婆娑起来。我说,兄弟,每样我都买一种。这位老汉立刻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嗨,这才是会生活、懂生活的人啊。临别时,他居然说了一句让我特别开心的话,三闾大夫保佑你!哦,这八成还是一位有文化的人哪。可转念一想,关于屈原,哪一个人不知道他是一位流芳千古的爱国诗人呢?就在那一瞬间,我多么想自己也像一个诗人那样举起手臂,说,兄弟,屈原保佑你。

 

对端午节总有许多温馨的回忆。那时节的母亲还年轻,家临着松花江不过是千米的距离。我这个“写作文的人”(小外孙的话)称母亲的家是“临江第一楼”。得天独厚,这幢“临江第一楼”还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逢端午节前后,临窗俯瞰,松花江边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而这人喧语宏的声浪从午夜时分就开始了,如同歌剧的唱词“今夜无人入睡”。至于那大江洗岸的涛声,列树们婆娑的清唱,早已被滚滚的人潮淹没了。环视之下,这锦龙般的十里长堤哟,牵连不断的,是叫卖各种风味儿小吃的吆喝声,是小商小贩在兜售他们手工制作的彩葫芦、彩挂件儿的喜兴。

 

其实,在端午节之前,我和哥哥便要过江去采艾蒿、青草和野花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母亲分配给我们最愉快的任务了。为了省下船票钱,我和哥哥从来是走江桥的。走江桥的好处,不仅能在微微摇晃的大桥上获得居高临下的视角,俯瞰松花江奔赴远方的壮观,还可以让江风吹拂起黑发,并于这猎猎的飘动之中陡然升起一种英雄之感。是啊,这种特殊感受就这样植入你的胸怀,直至今天,成为了你不曾预想过的文学创作的活水。

 

或许是受到早年俄国侨民的影响,去江北采青的时候,我们兄弟的另一项任务,是要割一些青草回来。早年哈尔滨的俄国侨民或者是入乡随俗,或者是对春天情有独钟,在端午节期间会和当地的中国人一样过江去踏青。不过,他们会采一些青草铺在自家的地板上。青草铺就的地板,立刻变成一块绿色的草坪。没错,光脚走在上面才好,那种轻踏中别样的神奇,不仅能嗅到青草的清香,还会让身体里升起一缕清爽的活力。屈原词云,“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读来于今,何其相似乃尔。

 

还记得在端午节一早,第一项并不是吃粽子,而是在母亲用艾蒿泡过的水里洗脸洗手。唉,童年无心,居然没有问过母亲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来,这样的做法,一定是以为可以驱邪祛病的罢。这一天,母亲照例要给她的孩子们在手腕子上扎五彩线。不消说,妹妹们都是很欢喜的,她们不仅在手腕上,在小辫上也扎上五彩线,还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笤帚,一个个像旦角儿的小美人儿似地在街上玩耍。只是男孩子对这些佩饰并不大喜欢,可母命难违呀。何况又不是自己一个男孩子扎,邻居家男孩子们的手腕子上都扎着五彩线,说是可以辟邪驱病魔。总之端午节之风习的种种,无疑是一种净化环境与心灵的仪式。

 

给孩子挂五彩线的传统风俗,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下来。每逢端午节,我照例上早市买来五彩线,给女儿扎上,年复一年,一年不落。忽然一天,女儿说,老爸,我都多大了,你还给我扎这东西。于是我开始改为给我的小外孙儿扎五彩线。天可怜见,这个男孩子也不喜欢,但是大人的话总是要听的吧。饴孙之乐也是一个小小的争斗之乐呀。

 

窗下的风景不仅热闹,也让人想入非非。尝看到一些年轻人在端午节的头一天就乘船渡江到太阳岛上野营。他们在那里点起篝火,弹琴,跳舞,唱歌,烧烤,准备迎接第二天的端午节那轮浴江而出的玫瑰色朝阳,以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活力和青年人无比的自豪,领略太阳岛日出的壮美与神韵。

 

这一天,“太阳岛”似乎已经被端午节所专属了,庶几衍生成伟大诗人屈原先生的宏大气场,神圣的纪念地,太阳岛也成了一处人间天上难寻的诗人唱和之圣岛。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辞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不可企及的典范。我想,这样的评价屈原自然是当之无愧,而这源自于民间的盛大庆典,对屈原而言同样是实至名归。

 

嗟乎,今年则不同啊。不过,倘若细想一下,也并非没有端庄的收获,譬如,在这幽幽寂静的环境中,更能品味到屈原先生在《离骚》中所咏叹的:“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蝓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我决定远行的时候心情是愉悦的。然而就在升我腾于云天之际,从高空中忽然看到我的故乡,就再也不忍离去了。)

 

有了这份家国情怀,有了这份浓浓的乡愁,端午节依然神圣,美好。

展开全文

江南水乡的端午民俗

2022-06-01

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民当村举办第六届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村民们在河道中赛龙舟、划菱桶,体验传统端午民俗。

展开全文

我的端午念想——“午时水”与上头“菜粽”

2022-05-3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文学家眼里,它是屈原大无畏的荣辱观,是《离骚》爱憎分明的歌颂;在天文学家眼里,它是仲夏顺阳登高、迎来太阳最高仰角的前奏;在物理学家眼里,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地表反作用力日趋最大化的展现。而在我的心中,则是陪着爷爷奶奶完成丰富习俗的满满记忆。

 

到大陆读研之前,我一直是生在台湾、长在台湾。我跟端午节挂钩的记忆,都发生在台湾岛内。

 

我的端午念想——“午时水”与上头“菜粽”

 

端午节那天,从上午11点开始到午后1点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午时”,奶奶会搬着家中的锅碗瓢盆摆到路边,接随着阵雨而来的“午时水”,用它洗手和沐浴。奶奶说,“午时水”又叫“极阳水”,用它洗手和沐浴会让皮肤光滑透亮,还能强身健体。对于接受现代文化教育的我来说,认为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但是它所带给人们的心灵慰藉一定会有精神作用,人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身体自然也就会健康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必备的节目。我上小学时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路上龙舟竞赛”。之所以在路上而不在水里,是因为大人们考虑到孩子的身体没有完全发育好,下到水里赛龙舟可能会发生危险,于是便有了这种平替方案。赛龙舟,一方面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一方面也塑造团队合作精神。“路上龙舟竞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简单地说就是在龙舟下面装上轮子,由11名学生组成一队,队长站在船头吆喝划桨的节拍,龙舟的左右两侧各坐五位学生,挥着手里的船桨铲向地面,借由浆的反作用力推动龙舟向前滑行。接近抵达终点的时候,队长探身摘取绣球,全队视作达阵,完成比赛。

 

同样的精神内核的传统习俗,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灵活演变出形式多样的运动方式,可谓是遍地开花。我到大陆求学后,唯一一次看龙舟比赛是在广州的猎德村。猎德,获益于城市更新与“三旧”改造(这是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是指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简称为“三旧”改造),一跃成为了抖音平台上著名的富豪村,村民比以往更加团结。每年端午节前后,村民们都会自发地组织龙舟竞赛,每一艘龙舟都会被装饰得艳丽非凡,气宇轩昂。

 

我的端午念想——“午时水”与上头“菜粽”

 

农历的五月又称仲夏,是艾草生长的季节。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写道:彼釆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段因摘采艾草而产生的情愫美丽动人,令人浮想联翩。还记得初中时期有堂家政课的作业,为了应景,老师带着我们手把手教缝制艾草香包,还要求父母领着孩子到市场去采购艾草,带回家晾干。经历了一系列的工序,香包成品反而成为次要的,父母带着孩子采买、晾晒艾草的情景,以及老师教我们缝制香包的一幕幕,却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显现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的柔和力道。受到传统文化薰陶的孩子们长大之后,内心自然充满着浓浓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端午节少不了关于粽子的记忆。每逢过端午,爷爷都会带着我去台南市民族路上的刘家粽子店排队吃“菜粽”。“菜粽”就是素粽子,除了糯米,里面只有花生、豆干、香菇,再撒上一把香菜、一把花生粉。对于“菜棕”,爱的人是极爱,不爱的人连味道都闻不了。我是极爱“菜粽”的。我觉得它能让人口口生香,陶醉不已。来到大陆后,我依然怀念“菜粽”的味道。唯一一次吃到相似的味道,是在福建漳州古城边上的一家早餐店。店老板将冷藏过的“菜粽”放进微波炉加热后递给我。我一口咬下,那上头的感觉和味道立即化成了心里满满的回忆。

 

我的端午念想——“午时水”与上头“菜粽”

 

除了粽子,煎堆也是我在台湾过端午节时必吃的食品。煎堆,是用糯米粉、小苏打、白砂糖掺和在一起加水再揉制成球状,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炸制而成,是饭前的小点心。据说吃煎堆是为了纪念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相传郑成功率领部队成功地登陆台湾,当地村民却苦于没有大米不能制作大大的粽子犒劳官兵,又想帮助官兵缓解过端午节的思乡之情,于是就用糯米粉和面粉掺在一起平替而成,以此纪念郑成功的功勋。

 

中华文化代代相传。这是中华民族信心的根源、民族认同的所在。待疫情平稳了,我能再返台探家的时候,我会去市场买些艾草放在家门口,佐生活以幽香;再陪爷爷去品尝那上头的“菜粽”,帮奶奶多多接一些“午时水”,以保一家人安康。(作者:暨南大学在读台生谢建鋐)

展开全文

【两岸新发现】艾叶飘香 “粽情”端午

2021-06-14

两岸新发现,端午新体验!台湾青年在北京乡村体验端午传统风俗,采艾草、制艾香、包粽子,向海峡对岸的亲人道一声“端午安康!”

展开全文

“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蓄势待发

2022-05-30

端午佳节来临之际,“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将于6月2日至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赛龙舟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在海峡两岸都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据悉,作为本次活动重头戏的龙舟比赛将于6月2日在厦门市集美区龙舟池鸣锣开赛。两岸41支参赛队的千余名选手将一同乘风逐浪、击水奋楫,其中大陆队伍24支、台胞队伍17支。比赛分为300米直道赛和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开幕式及龙舟比赛传统的“点睛仪式”将于6月3日端午节当天上午举行,总决赛和颁奖仪式也将同日登场。

 

“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还配套举办多项文化活动,包括2022年海峡两岸青少年龙舟模型竞赛、龙舟斗阵行、第十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

 

本次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龙舟协会、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决赛将通过CCTV5+体育赛事频道、CCTV6电影频道融媒体平台直播,中央主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进行转播。

 

新华社厦门电 记者颜之宏、肖逸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