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年终回顾:2021年两岸产业链合作逆势取得新突破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持续性冲击,加上台湾民进党当局竭力限制两岸交流合作,两岸产业链合作困难重重。但是,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两岸贸易逆势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两岸产业链合作也取得新的突破。2021年1月-11月,大陆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对台出口707.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31.2%,两岸年贸易额将历史性突破3000亿美元,台对大陆贸易年顺差也将历史性超过1500亿美元。在两岸贸易结构中,中间产品贸易长期占八成以上,体现了两岸产业链合作的突破。进一步分析两岸产业链合作取得新突破的推动力量,主要有三个方面:

年终回顾:2021年两岸产业链合作逆势取得新突破

其一,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是根本动力,扮演奠基者角色。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主要由市场力量所主导。各种市场力量中,大陆已经形成并正在不断强化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基础,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是关键。在消费市场方面,2021年前11个月,大陆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为39.96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44万亿元,这样的规模将与美国零售市场规模基本持平并有较大概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生产制造领域,大陆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经济体,并且将继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完善产业链配套环境等。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已经成为台湾诸多企业拓展市场和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以集成电路为例,大陆是全球集成电路第一大应用市场,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智能化终端产品需求猛增衍生出对产业链上游集成电路需求的激增,带动大陆自台湾进口集成电路的强劲增长,继去年同比增长25%之后,今年前11个月大陆自台进口集成电路140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7%。

 

其二,大陆围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所出台的系列政策是重要动力,扮演引导者角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截至2020年底,台湾企业通过ECFA享受了累计约7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有力推动了两岸贸易发展和产业链合作。除了继续执行ECFA协议优惠税率外,2018年以来,大陆制定实施了包括“31条措施”“26条措施”“助力台企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在内的一系列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台商台企全面深度融入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这些政策的全面深入实施以及执行机制的日臻完善,台商台企在大陆获得了更好发展,也为两岸产业链合作的拓展和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三,广大台商台企是维系和促进两岸产业链合作升级的重要纽带,扮演联结者角色。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从1989年到2021年10月,大陆累计实际使用台资712.1亿美元。若将台商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等第三地转投资到大陆的部分考虑在内,台商对大陆的实际投资额估算接近1400亿美元。大陆台资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很大比例来自台湾母公司,所生产产品中的一部分又返销台湾。由此,以台商台企为纽带建立和发展了两岸间日益密切的产业链合作关系,成为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年终回顾:2021年两岸产业链合作逆势取得新突破

 

两岸产业链合作在逆势中取得突破,充分表明两岸产业链具有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展望未来,在大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通过加快给予台资企业同等待遇,推动台资企业充分利用大陆的各项资源加快融入大陆经济“内循环”,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大陆经济的“外循环”,使两岸产业链合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作者:周小柯)

这一年,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国通道”很忙

2021-12-27

这一年,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国通道”很忙

 

12月2日上午,40万吨散货船“图巴朗”轮顺利靠泊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谢乙景 摄

 

开栏的话

 

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回望2021中国经济,亮点频频:成功举办的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向外传递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在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人员流动受阻的情况下,中国构建了货物、资金等要素流通的通道,在保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船到中游更奋楫。2021年,“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仍将稳健前行。

 

12月2日,从巴西远道而来的“图巴朗”轮靠泊福建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

 

这艘载运近40万吨铁矿石的货轮,是湄洲湾港开港以来靠泊的最大船舶,也刷新了在福建港口停靠的大型散货船载重吨位纪录。

 

12月20日,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驶出。这是长沙今年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开行量创历史新高。

 

12月16日,上海普陀区与新加坡盛裕集团旗下投资平台盛裕资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盛裕资本在中国的首个园区合作投资项目……

 

往来的船舶、呼啸的列车、投资的便利,2021年,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尽管人员流动受阻,但是中国构建了货物、资金等要素流通的通道,在保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晴雨表

 

船长361米、有3个足球场长的“图巴朗”轮在罗屿作业区进行满载全卸作业,福建港口实现了40万吨船舶接卸常态化。

 

前10个月,福建港口发展呈现持续强劲增长态势。其中,湄洲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9000万吨,正向挺入亿吨大港的目标奋力冲刺;泉州港突破7000万吨,同比增长27%,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计划;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比去年提早了1个月。福建港口的发展是今年中国众多港口的一个缩影。

 

最近,多个港口传出捷报——广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个月正增长,汽车出口逆势翻倍增长;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天津港集装箱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

 

航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国际的重要桥梁,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

 

受疫情影响,“一舱难求”“一箱难求”困扰全球航运市场。但我国航运业却率先走出瓶颈,打开稳中向好的新局面,朋友圈也越来越大——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平台联盟成员已超过200家,86条“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29个国家102个港口;截至10月,福建沿海港口已开通集装箱航线近300条,每月往来国内外航班约2000班,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港口的全球友好港扩大到38个……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1月~10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8.7亿吨,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9.3%和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亿标箱,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4.1%。

 

有评论指出,港口集装箱这张晴雨表,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迎难而上的魄力和智慧,更见证了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信心与行动。

 

钢铁驼队

 

12月20日,中欧班列(沈阳)首列“海尔定制专列”成功首发,这是中国外运首次为“海尔集团”定制的大客户专列;此前,首列“连云港-莫斯科”中欧班列从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10月22日,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列专列搭载100标箱、约700万美元货物在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启动开行……

 

新线路、首发列车不断突破,今年以来,集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于一身的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截至11月,中欧班列连续19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前11月,中欧班列共开行13817列,运送133.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3%、30%,综合重箱率98.1%。截至11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7414列,运送货物429.7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43万件,共计10.3万吨。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被外界誉为新丝路上“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开辟了中国与欧亚国家间的物流大通道,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同时也为数万家企业带来了商机。呼啸的列车将“中国制造”送到沿线国家的同时,也带回了国内所需物资。

 

浙江义乌被誉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这里商品乘着义乌开行的中欧班列去往亚欧大陆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又带回了纸浆、棉纱、板材等国内所需的大宗物资以及棉纱、红酒、汽车零件、高档服装等消费品。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体系已然形成。

 

有专家表示,中欧班列作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物流载体,有力地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在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资的舞台

 

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在青岛建设单体规模全球最大的先进镀层合金生产线,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进入全面正式建设阶段,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在上海开工,资生堂启用在华第三家研发中心东方美谷研发中心……

 

今年以来,外商在中国这片投资热土上动作频频,或看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或把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进行全球化布局。商务部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3.3%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预期。美、欧、日等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美资企业、59%的欧资企业和36.6%的日资企业计划扩大在华投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使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3880亿元增至2020年的9999.8亿元,增长了157.7%。今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同比增长15.9%。

 

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万亿元的同时,其结构也更加优化,且东、中、西部均实现增长。前11个月,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19.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3.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4%、25.8%和13.4%。

 

值得一提的是,更加多元的开放平台为外资提供了广阔舞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18.6%;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额、吸收外资额均占全国的约五分之一,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主阵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形成北京加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的“1+4”试点格局。

 

我国持续对外资产生吸引力,专家解读称,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商务部门审批备案,改为实施信息报告制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商务部外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再加上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优势凸显,相信我国将长期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记者 杜鑫)

展开全文

“因台而设”的厦门经济特区: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定能再创新功!

2021-12-27

“因台而设”的厦门经济特区: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定能再创新功!

 

12月21日,厦门举行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福建沿海的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12月21日,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上,厦门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的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厦门经济特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并希望特区未来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从贺信提到的内容可以看出,厦门经济特区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更是难以替代。

 

在我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中,厦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台而设”。作为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40年来,厦门依托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丰富的闽南文化特色,不断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以“勇于探索”的先行先试精神,服务对台工作大局,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路。

 

据资料显示,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场,厦门是大陆最大的对台贸易口岸。此外,厦门在两岸“三通”、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基层政党交流等方面不断有“破冰”之举,不断为两岸融合发展拓展新模式。厦门市积极参与举办的海峡论坛,在规模层级、参与人数、会议内容等方面,堪称两岸交流盛会之最,成功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和“沟通平台”。

 

40年,对于一个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维度来看时间并不算长,40年时间,厦门抓住机遇,从一处渔港发展成两岸融合的“领头羊”和示范区,是两岸合作交流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如今在两岸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厦门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相信,厦门一定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对台政策,一定会锐意进取,实现历史性跨越,就如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大会讲话中所说的,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再立新功”!(文/石苇)

展开全文

台湾工商界:两岸贸易逆势增长凸显两岸经贸合作不可阻挡

2021-12-27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内外部环境影响,今年以来两岸经贸仍逆势增长。岛内舆论认为,任何行为都阻挡不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步伐,扩大交流合作才是真正符合两岸民众利益福祉。

 

台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台湾对大陆(含香港,下同)出口额达1718.1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同比增长25.7%,占总出口42.3%;自大陆进口76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9%;贸易顺差达953.2亿美元。若扣除对大陆的顺差,今年前11个月台湾贸易则转为逆差。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对媒体表示,两岸贸易在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仍保持大幅增长,显见两岸产业供应链依然稳固,彼此的贸易依存关系也未曾消减,反映出双边贸易往来符合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和互利双赢。

 

受疫情影响,台湾商业总会主席赖正镒今年在大陆待了半年之久,这也让他对大陆经济发展有了更深了解。他认为,大陆经济充满韧性,潜力巨大。这个庞大市场对台湾经贸增长有巨大的助力。

 

与大陆方面展现开放姿态、帮助台商台企参与大陆经济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民进党当局持续以意识形态操弄经贸事务,积极配合美国主导的所谓全球供应链重组,趁着疫情鼓吹所谓“经济脱中”,并继续推行所谓“新南向政策”,然而效果不彰。数据显示,台湾对东盟贸易比重从2017年的16%下滑至2020年的14%。台湾《工商时报》报道称,从出口比重来看,2021年1至11月台湾对东盟的出口则从18.5%降至15.7%。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对媒体表示,两岸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能够经受住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岸经济不能也无法“脱钩”。任何违反经济规律和民心民意的政治操弄,终将被事实重重“打脸”。

 

台湾经济专家认为,疫情以来,台湾经济成长比较亮眼,主要得益于大陆市场拉动。分析认为,与民进党当局宣扬的“台湾经济不需要大陆”恰恰相反,大陆作为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是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岛内舆论认为,两岸贸易往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大陆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十四五”规划涉台部分擘画前景,为广大台企台胞带来重大机遇和长期利好,令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大势难以阻挡。

 

民进党当局不断加剧两岸关系紧张,给两岸供应链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台湾民意代表赖士葆受访时表示,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数字非常大,民进党一定要好好思考,要以苍生为念,避免两岸紧张态势一直升高。

 

台湾中华两岸康养协会理事长李泓兰认为,两岸屡创新高的贸易数字说明任何行为都阻挡不了市场规律,人为中断两岸交流会给台湾产业、民众带来伤害,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才真正符合两岸民众利益。新华社台北12月23日电(记者徐瑞青、何自力)

展开全文

人民网评:开局,2021中国交出优异答卷

2021-12-28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宜挥手作别,也宜回首展望。2021年,广袤中华大地上铺展出成就新画卷,定格下凯歌以行的时代步伐和每一个奋斗者的拼搏身影,其中每一处难忘的风景,都值得细细梳理、用心珍藏。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这一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我们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信心和力量。百年砥砺,几多沧桑;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百年大党让梦想照进现实,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明显。从“天和”升空、“天问”奔火到“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我们向外探索的步伐不断延伸;从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我们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的步履从未停歇;从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事实证明,“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2021年,厚重的民生底色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上涨的养老金让养老更安心,被改造的老旧小区让居住更舒心……看似一件件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和民心的大事;越织越密的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61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2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8659亿元,……一个个数字,为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写下最生动的注脚。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在脆弱中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一些国家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率先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到越扩越大的进博会“朋友圈”、越装越满的服贸会“购物车”,再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步履无比坚定,中国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担当从未缺席。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些重要的节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世界历史前进的坐标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奔跑追梦的一年。从由山坳穷学生变成计算机博士的黄国平,到实现去动物园愿望的全红婵,每个个体追梦圆梦的足迹,映照着社会的变化与活力,为逐梦而行的时代写下生动注脚。时间的年轮上,刻写下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宏大叙事,也记录着普通人平凡日常的细碎温暖。每一条细小的纹路都不会被遗忘,因为每个用心生活的你我,都是自己的英雄。

 

2021,哪些人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刻的记忆?2022,新的答卷已经备好,等待我们共同开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