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海南自由贸易港来了

编辑:王瑞颖|2020-06-09 10:24:2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什么样?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6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从贸易投资到人员进出、运输往来,海南自贸港将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两阶段打造开放高地

 

《总体方案》有哪些制度设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1+4”。

 

“6”就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以贸易自由便利来说,对货物贸易,将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将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一系列政策举措。

 

“1”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突出海南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4”就是要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方面的制度建设。

 

据介绍,《总体方案》的推进实施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25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础、做准备。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突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第二个阶段,2035年以前,主要是全面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开放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市场主体可享多类优惠

 

从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建设到自贸港建设,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这两年海南新增44.4万户的市场主体,每年增速在30%以上。新开工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72个,总投资5828亿元。在自贸港建设中,市场主体还将能享受到哪些核心政策?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投资自由便利。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非禁即入”,除非有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的禁止,原则上政府取消许可和审批,对企业实行备案制、承诺制,承诺符合条件就可以开展业务。政府的备案受理机构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来履行监管义务,对于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自贸港专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货物贸易零关税。全岛封关以后,除了极少数产品外,其他都没有进口关税。另外,洋浦保税港区等特殊区域将率先实行原产地规则。即生产用的原材料当中有进口物件的,如果能在特殊区域里增值超过30%,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就无需再交关税。

 

关于所得税的税率,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减免所得税。比如,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运行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于服务业开放,将大幅减少市场准入,在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特别是种业、航运、电信、商务服务、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大开放力度。“比如,我们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校或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这些开放政策之前都是没有过的。”沈晓明说。

 

早日落地、早见成效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介绍,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之前,还将率先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形成早期收获。

 

具体来说是“一负三正”的清单管理:对企业自用的生产设备实施“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及游艇,对岛内用于生产自用或者是开展“两头在外”模式的出口加工所消耗的原辅料,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

 

除此之外,大幅放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免税购物的额度从现在的每人每年3万元提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元,并且在现行38类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同时优化管理,提高旅客购物的便利度。支持海南发展会展经济,开展国际交流。研究出台对国家级展会的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的免税政策。

 

“‘零关税’的早期收获关键是‘早’,就是早日落地、早见成效。”邹加怡说,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到海南,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提供经济活动支撑,同时增强大家对海南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为2025年之后实行全岛封关运作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欢迎全世界投资者和各类人才到海南投资兴业,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在发布会上发出邀请。(记者 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