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专家:中国兼顾控制疫情发展经济 给世界树立良好榜样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青岛近日在发现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用大约一周时间成功阻止病毒蔓延。我们再度见证了一座中国城市是如何尽快控制疫情的。

 

应对这场疫情,有关部门发起大规模核酸检测,覆盖了全市约1000万人口。青岛市胸科医院作为本次疫情集中感染地点接受了严格的封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和病人都接受了核酸筛查。

 

在青岛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之际,欧洲各城市乃至整个西方正面临第二波疫情。英国、法国、德国等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连创新高,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与此同时,美国还未能控制第一波疫情,日增病例达到5万左右。

 

部分西方政客还在重复制造谣言,妄图让中国当替罪羊。事实上,东西方疫情形势密切相关,青岛此次疫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在北京、大连和乌鲁木齐疫情中采用的大规模协调检测和精准防控模式,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应对疫情反弹,让生活恢复正常。这与西方的“迅速放松”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国家没有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那么,青岛为应对疫情所采用的“精准防控模式”到底是什么呢?自从有效控制第一波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应对任何新发疫情的策略都是在受影响地区进行广泛检测,并针对有关地区实行小型封控管理。

 

比如,当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时,有关部门立刻对受影响的社区进行封控管理,暂停相应的交通联系,并对包括密切接触者在内的人群进行大规模检测。北京的生活很快恢复正常。

 

英国对疫情的应对被称为“迅速放松”,可能与中国的策略恰恰相反。第一波疫情结束后,政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而是将重点放在迅速重启经济和恢复旅游业上。比如,臭名昭著的“人人出去吃运动”就以灾难告终。

 

与中国相反,他们把限制措施作为应对新发疫情的最终手段,而不是精准的预防手段,甚至不愿意这样做。他们以为只要人们遵守规则就可以维持新环境,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开放的边境、旅游业、快速社会化以及几乎不遵守法规,不可避免地让疫情回潮。英国政府一直拒绝有所行动,直到已经无可挽回。

 

在青岛疫情中,尽管只出现少数病例,有关人员也受到了相应处罚。而在英国,政府一直拒绝采取任何行动,直到4月新冠确诊病例飙升,而那时已经为时太晚。正是对经济发展的痴迷,让有关部门不愿意采取行动。

 

事实上,应对新冠疫情和挽救经济并不是零和选择。西方政府偏偏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中国精准、即时的小型封控管理和大规模检测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措施,可以尽早控制疫情,因而不需要再采取更重大的措施。那些更重大的措施,已经被证明会对经济造成破坏。

 

挽救经济并不意味着任由病毒肆虐。在中国“十一”黄金周期间,6亿人次出游,著名旅游景点长城上人头攒动,还有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是很好的证明。

 

经济繁荣取决于能否采取快速行动。在西方步履蹒跚时,中国已经在积极、迅速地预防第二波疫情。

 

因此,西方不应当指责中国,而是应该观察青岛的应对之策。对受感染地区进行大规模检测和小规模封控管理,正是在不让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的前提下控制病毒的有效之法。

 

作者系英国政治与国际关系分析人士汤姆·福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