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赴台暂停后,台湾高等教育如何突围?

【编者按:民进党当局教育相关部门此前以疫情为借口,作出了停止大陆学生赴台学习的安排。日前,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决定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面对岛内高等教育系统较严重的停滞局面和不断边缘化的趋势,应如何纾困突围值得民进党当局关注和思考。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梁青做如下分析。】

 

当前台湾高等教育系统面临较严重的停滞局面。虽然目前台湾地区的大学数量超200所,但硬件水平日渐陈旧,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导致整体竞争力不足,教学质量堪忧,学术产出效能平平。同时,高等教育愈发明显的“意识形态化”现象也束约了岛内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甚至屡现“四不一没有”(当局不负责、老师不支持、家长不放心、学生不快乐,毕业后没有出路)的可悲局面。在教育日益成为地区发展核心推动力的当下,台湾高等教育如何纾困突围,亟需关注和思考。

 

首先,台湾高等教育“去政治化”迫在眉睫。受政治力介入影响,台湾的学术自由氛围屡遭破坏。2018年台大校长管中闵,仅因其个人政治色彩不同,便惨遭当局“深文周纳、广罗罪名”的持续性迫害,这是民进党当局把公正超然的学术圈变成政治恶斗修罗场的铁证。“管中闵校长案”不仅导致管校长个人名誉受损,且使得台大难以正常运转超一年。政治干预学术使得台湾整体国际化水平不足,不少台湾学子反映,台湾视野过于狭隘,多以岛内蓝绿斗争为焦点,缺乏和国际政经大局的有效连结。

 

同时,长期的“去中国化”教育,使得台湾的历史教育核心被挖空,失去对乡土的认知力,并被迫以“政治正确”为学术先决条件,致使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现实判断力缺失的窘境。

 

其次,台湾高等教育加强两岸融合势在必行。两岸在高等教育方面各具特色、互有优势。同时,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使得两岸在高等教育环节更易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产生合作双赢的效果,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之一。近年来,两岸已在学术研讨交流、双向招生、师资流动,乃至合作办学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然而,随着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蔓延,民进党当局不仅罔顾在台陆生实际需要,公然施行双标医疗措施,逼迫大陆改变陆生赴台就读政策,且籍由健保议题给所有在陆台生及在陆台湾教师一个下马威,大有借机切断两岸高教往来之嫌。然而,教育“独台”除给政客带来政治利益外并无任何好处,反而会加剧台湾教育资源的内卷化趋势,让台湾丧失未来。

 

第三,台湾高等教育加大两岸研究力度乃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言,“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毋庸讳言,台湾民众由于长期受民进党当局蛊惑误导,对“一国两制”及“九二共识”等存有疑虑和偏见,台高等教育界亦对此类话题讳莫如深,部分相关研究亦较为片面、极端,不仅未能有效纠正台湾民众的两岸观,更是屈从于民进党当局的“柔性台独”政策,为其提供所谓“学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台湾学术界加大两岸研究,一方面可由上至下地将大陆对台政策向社会大众讲清楚,讲明白,消除误解和恐慌,改善当前台湾社会“反中抗中”的肃杀氛围。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与大陆学界的积极互动,为未来两岸问题的解决提供来自台湾的视野和智慧,积极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当前台湾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其社会整体氛围密不可分。突破现有困境,不仅需要两岸高等教育界同仁的一致努力,还需台教育管理部门拿出十足的魄力和诚意,正视现有积弊并积极改正。若一味追求“政治优先”,忽视两岸三地人才流动往来的客观需要,只会使台湾的高等教育愈发边缘化。(清华大学 梁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