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等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宅家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等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全民战“疫”关键期,宅在家中成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最佳选择。公共文化机构能为特殊时期的“宅人们”提供怎样的优质服务?

 

在实体公共空间暂时闭馆之际,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的苏州艺术慕课PC端平台上线了,共推出“心手相传——苏作手艺慕课”“吴门古琴”等70节慕课内容,带领人们轻轻松松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苏作家具等优秀江南文化。

 

这些高品质的艺术慕课,传播效果有些出乎意料。自1月23日到2月9日的短短18天,线上点击访问量已突破450万人次,有51.33万人次在线学习。大数据采样分析表明,来自北京的IP点击访问量高达近179万人次,占总访问量的51%,来自苏州、上海的IP点击访问量分别二、三位。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芬兰、挪威、日本、法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外网友点击访问。

 

艺术慕课受到的追捧,给了公共文化机构一些启示——百姓的需要,就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向;百姓的需要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宅家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等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叶蓓蓓是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下属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副馆长。她担任了粉画的授课教师,“慕课平台的设立优势是课程内容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开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受众面,让学员直观了解绘画基础知识的同时,手眼结合的跟随教师的绘画步骤来进行实践,能够达到比常规教学更好的效果。”

 

在校大学生张静宇的专业是视觉传达,通过学姐推荐,她很快就参加了苏州艺术慕课的粉画学习:“之前了解过粉画,很喜欢这门艺术,只是不知道有什么方式可以真正的接触、学习。通过这个平台,我用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学习。老师讲的也很好,跟在线下上课一样的。不仅多学会了一种绘画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审美能力。”

 

宅家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等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兰英说琥珀

 

历史悠久的苏州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许多饱含了智慧与美学的艺术形式对于今天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藏。这些在线的艺术慕课又基于互联网传播特性,并进一步创新开发制作,在“老艺术”与新技术之间找到了一片天地。苏作手艺、吴门古琴等苏州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授课教师不是大师,就是自带网红特质的年轻的传承人,配以苏州古典园林背景,传递出美轮美奂视觉听觉的享受,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苏州的工匠精神。

 

工艺美术师张雪是一位苏绣“绣郎”,他承担了艺术慕课苏绣部分的教学工作。在他看来,慕课最大的好处是“通俗和恰当”。通俗,指的是今天的手工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还是门道很深,很难进入,但慕课要让一般人理解又保证专业性上的正确;恰当,则是指在有限的时长和篇幅内,精选出人们应该了解的技艺内容,既非长篇大论让人不想看,又不遗漏重要知识点。

 

宅家鉴赏古琴、苏绣、㠛村砚等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张雪说苏绣

 

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曾经认为秘不示人的精巧手艺,乐在其中的学习过程和小有收获,打动了许多参与者的心。“课程设置合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有趣、视频质量很高,很适合初学者和手工艺爱好者了解这些工艺以及背后的文化。”参与者府涵璐坦言,艺术慕课在这个特殊时期,仿佛一道美味的苏帮菜,弥补了年味的缺失,填补了心灵的空缺,丰富了精神世界。

 

“汇聚年轻时尚的手艺人、讲述苏州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故事的这些艺术慕课,是手艺与创意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也是公共数字文化深耕区域文化、提升传播品质的一个样本。”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杨承虎这样说。

 

据悉,目前这一系列艺术慕课的移动端平台也上线“战疫”(登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即可)。这个版本特别针对众多的“90后”和“00后”,大幅优化人机友好度和使用畅快度,单次课程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供人们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揣摩。

 

作者:秘色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