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不再是梦

在日前博鳌亚洲论坛上,以“如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主题的对话论坛期间,40多位两岸企业人士、经济专家围绕“实现台湾同胞台湾企业同等待遇”“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实现两岸应通尽通”等话题进行讨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为:“两岸企业家圆桌”论坛现场。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图为:“两岸企业家圆桌”论坛现场。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参加论坛的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表示,两岸共同市场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大陆的这一个巨大市场,更是指两岸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两岸更是要联手起来赚世界的钱。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湾企联会长王屏生(中评社 李娜摄)

台湾企联会长王屏生(中评社 李娜摄)

大陆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通过更多的善意、亲情、诚心,让“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不再是梦。

 

在当前两岸融合发展的境况下,这种发声和呼吁,诠释了两岸同胞互利双赢的最大利益所在,折射了两岸同胞同心携手的最大心愿体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为:与会嘉宾互相交流。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图为:与会嘉宾互相交流。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大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台湾同胞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台胞声音,台胞智慧,台胞建议,台胞方案成为两岸共享、共荣、互利、互惠的动力因子和成长源泉。

 

有的台胞更是坦言,两岸发挥经济互补优势,不仅推动了两岸经济繁荣发展,使两岸企业共同应对金融海啸等各种外部环境挑战,也给两岸同胞带来巨大福祉,台商对此有很深刻的感触。台企在大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不断发展壮大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台商、台企、台生都在大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台胞在大陆的利益和福祉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大陆“31条惠台措施”实施一年来,为台胞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有包括25个省区市在内的72个地方分别制定了具体的落实举措,有2000多家台企获得了税收方面的优惠,100多家台企获得了专项政策支持,800多位台胞考取了热门专业执照,100多名台胞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所以,大陆会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胞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广大台胞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最高法发布36条措施,依法全面平等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让台胞登陆创业增添了打拼信心,较少了后顾之忧。

 

台生廖淑志直言,台湾没有办法找到好的工作,欢迎来大陆创业。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认为,大陆已经有145个城市成立了台商协会。两岸共同市场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大陆的这一个巨大市场,更是指两岸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台商们也纷纷表示,大陆的“减税福利” 给台企带来改革红利和发展机遇,对台企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管是台生的直言,还是台商的建言,都表明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愿意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和生活的重心放在大陆;都可以看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收获、利益、福祉是实实在在的和货真价实的;都反映出台生、台企、台商在大陆的所感、所闻、所受的安心与温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为:“两岸企业家圆桌”论坛现场。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1

图为:“两岸企业家圆桌”论坛现场。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两岸融合发展,为台胞在大陆更大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发挥两岸语言优势、情感优势、文化优势,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发挥1+1>2效应,即可以解决台湾“闷经济”的困境,还能提振台湾经济复苏的动力,最终在两岸联手起来赚世界的钱中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荣耀。

 

有大陆的便利政策举措,有台胞的信心动力认可,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不再是梦想,即便在当前蔡当局变本加厉的搞“绿色恐怖”和“去中国化”,也挡不住两岸同胞的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和互利共赢的脚步。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任何风雨、坎坷、干扰、威胁都只会让两岸同胞更加心连心、肩并肩、手牵手,在机遇中合作,在互利中共赢,在携手中奋进,彼此包容,彼此支持,彼此帮助,最终实现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的梦想。(本文系两岸观察栏目观察员贾永辉,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2019-03-28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李克强:中国将抓紧制定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外商投资法是中国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外商投资法有效实施,目前中国政府已启动配套法规、规章制定工作,以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则。这将在年底前完成,确保明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时实施。我们坚持扩大开放,落实竞争中性原则,还在全面清理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凡是与外商投资法不一致的,都要坚决予以废止或修改。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李克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今年6月底之前,我们将再次修订发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条目,扩大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对外开放。我们的负面清单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而且“非禁即入”将全面落实。我们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以公正监管保障中外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我们还将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年要明显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李克强:中国将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我们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切实维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目前,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经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修法将引入加倍惩罚的赔偿机制、大幅提高法定赔偿额,要让严重侵权假冒者承担付不起的代价。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我们言出必行,对违法者依法严肃处理。我们还将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畅通政府与外商沟通协调渠道,使之成为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平台。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李克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正在加快推进,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扩大,对外资证券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不再单独设限,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大幅放宽。我们将进一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举办创业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完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相关规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完善相关政策,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和交易中国债券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李克强博鳌释放哪些开放重磅信号?

 

【李克强:我们将保持港澳台投资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广大港澳台资企业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发展。在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中,将对港澳台投资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过去已经实施、行之有效的对港澳台优惠政策不会改变。不仅要让港澳台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还要让其有更多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对港澳台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开放。我们还要不断推出便利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随着投资兴业环境不断改善,港澳台同胞将更好共享国家开放发展新机遇。

展开全文

台媒呼吁:抓住机遇 勿错失大陆扩大金融开放良机

2019-04-02

台湾《旺报》近日发表社评称,大陆以开放促改革,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历史上最重大、最令人期待的变化之一。在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对台湾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当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文章摘编如下:

 

以“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金融业扩大开放成为焦点。大陆“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皆给出了明确的开放信号,大陆金融业开放的宽度与深度均将加大。

 

实际上,自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确定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后,相关政策的落地效率明显提高。2019年新年至今已有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条件和投资范围放宽、“熊猫债”发行指引发布、《外商投资法》表决通过。

 

各地亦在抓紧行动,广州提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上海提出加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北京银行于近日宣布,与荷兰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ING Bank N.V成立大陆首家外资持股比超过50%、绝对控股的合资银行。

 

金融业对外开放,契合大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大陆以开放促改革,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历史上最重大、最令人期待的变化之一。

 

而这对台湾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方面市场开放更为充分、竞争更为公平,台企在大陆发展的整体环境优化、机遇增多;另一方面,外资享有充分的“国民待遇”,与台资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台商若不强化竞争力,营运将如逆水行舟。可以判断的是,内外资一视同仁将成趋势,特殊化安排会减少。

 

当然,在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台资在大陆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优先地位不会改变,各地会延续《惠台31条》精神继续出台便利措施。对台湾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当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掌握机遇,一是赴陆布局,扩大金融业务量。2018年台湾银行业在大陆获利大幅增长,远高于其他地区。登陆限制减少意味着金融业业务空间的扩大。

 

从服务对象来看,台企、陆企和外企皆可以成为台湾金融业的服务对象。大陆居民的高储蓄率以及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台湾金融业可发挥产品丰富、创新快的优势。

 

从服务领域来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行业,台湾均可延伸业务。

 

从地域上来看,除了沿海,内陆广袤区域是台湾金融业可进一步拓围的空间。大陆的重大国家战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台湾金融业也可参与其中。

 

二是善用点对点模式,拓展两岸金融机构合作。两岸金融合作的最佳途径当然是两岸官方形成框架性制度安排,在当前两岸政治环境下,可以先用点对点的模式──企业对企业、地方对地方来推进合作。

 

两岸有意愿的银行可以多开合资银行。昆山试验区近些年在两岸金融合作创新方面,积累了大量可行经验,可进一步推广。

 

两岸还可以共同培育金融业人才、共探防范金融风险的路径。台湾资本市场虽较大陆小,但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较高,拥有众多受过西方教育和国际投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可以赴大陆从业、交流,创造个人与社会价值。

 

此外,大陆高层及业界格外关注金融监管,台湾金融业的风控机制较为完善,两岸金融生态较西方也有更多共同点,两岸可以在风险分析、技术创新、机制设定、路径选择上,共探可行的监管之路。

 

三是共同开拓“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2019年大陆政府工作报告论述“一带一路”时,首提“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是大陆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将大陆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

 

台湾的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优势,与大陆的基建实力相组合,恰恰取长补短。“一带一路”涉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市场广阔,同时伴随着风险,台湾金融业与大陆合作可有效减少风险,借大陆走向世界。尤其在东南亚领域,台商深耕多年,熟悉在地情况,“新南向”正后劲不足,两岸可在此思量如何共赢。

 

两岸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在提升,而现实情况是,两岸金融合作程度与这一需求和广阔前景不相匹配。首要原因是政治障碍,民进党当局以政治至上和安全第一为由,限制两岸金融合作,不认“九二共识”致两岸金融交流机制停摆,非常可惜。机不可失,台当局不给力,只能靠业者多多加油,自求多福。中新网4月2日电 

展开全文

“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让台企“有感”

2019-04-02

从今年4月1日起,大陆不少行业的企业再度获得“减税福利”,包括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0%降至9%。

 

在当天于厦门举行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上,厦门税务相关人士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将继续优化税收服务,做好服务台商的各项工作,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让在厦门台资企业发展和台胞在“第一家园”干事创业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几十位老台商、台青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聚焦“减税降费”“应通尽通”主题,畅谈企业发展成就和规划以及对未来提升发展的建言。

 

来明工业(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吴进忠,1989年跨海前来厦门投资问路,30年来亲眼目睹了台商投资区对台商发展的重大作用。他说,大陆各级政府推出的措施,给台企带来改革红利和发展机遇,“帮助很大”;相信在这里发展的台商台企,“未来会有更蓬勃发展的机会。”

 

30年来,伴随大陆改革开放的步伐,台商项目和资金的引进,既为厦门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推动了厦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厦门集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启德说,1989年始相继获批设立的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已累计吸引台资企业413家,合同利用台资8.2亿美元。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均出台一系列惠及台胞举措,集美区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台企、台胞同等待遇的落实。”范启德说。

 

台企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协理徐立民“登陆”发展也有30年了,对此次大陆“减税降费”新政有深切感受。他说,这是继1994年、1995年之后“第二次大跳跃”,将会是大陆经济发展的第二次大跳跃。

 

他认为,台商目前在大陆发展,人才需求很重要;有关部门努力吸引台青到厦门来发展,要让台青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把台商投资区建设成台湾青年人才聚集的高地。

 

为给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厦门市税务局多年来致力于用好税收加减法,简化办税流程,减并纳税环节,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服务格局。

 

台企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协理陈玉洪告诉记者,近两年尤其是今年,大陆的税收优惠力度越来越大,对台企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这么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有这么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税务机构这么贴心的服务,企业未来发展必定还有很大的空间。”

 

陈玉洪表示,今年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后,企业可省下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企业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先进设备再投入,“源源不断地享受减税红利,我们才得以在自主创新这条道路上走得有底气、有信心。”

 

座谈会上,与会台商代表也对行业税收政策优惠、工业用地支持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等方面提出新的期望。对此,范启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突破政策瓶颈,在台企参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帮助台企转型升级,降低人力、环境和资源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新网厦门4月1日电 杨伏山 林丽萍)

展开全文

两岸经济交流不能与国家认同“脱钩”

2019-04-02

华广网4月1日发表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周忠菲的评论文章指出,最近,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发生一些变化。重要事件有:开启大陆7天访问行程的高雄市长韩国瑜,其28人访问团走访香港、澳门、深圳和厦门,跨越粤港澳大湾区;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期间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两岸关系中,出现两岸经济交流重新活跃的现象。

 

一、如何看两岸经济交流的重新活跃

 

本文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两岸经贸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但两岸的经济交流不能与国家认同“脱钩”。坚持以“九二共识”为两岸的政治基础,就是强调“政经不能分离”的原则。贯彻和执行这一点,不仅有利于保障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关系到台湾是否能够产生一个接受“两岸一中”的政党。即,这样做能够减少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成本。

 

二、警惕民进党经济策略的变化

 

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始终将阻碍两岸的交流和联系置为“头等大事”。政治上不接受“九二共识”;经济上推动“脱中”与鼓动“新南向”,文化上搞“去中国化”。民进党“拼政治”、罔顾台湾民生经济的种种“台独”作为,带来其在“九合一”县市选举中的大败。然县市长选举后,民进党政治上“反中”的行为,并未有丝毫的收敛,“外交”上还“出访南太”,“一中一台”,“过境”夏威夷,大念“大陆打压”的歪经。不同的是,经济上出现一些变化:一方面,民进党继续用行政等手段,对两岸经贸设置阻碍,对到大陆卖高雄农水产品的国民党新当选市长韩国瑜“酸言酸语”,陆委会甚至在韩国瑜回台后直接出面“恶言相向”,要韩国瑜“说清楚”在大陆的“所有行踪”。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又试图抢回在两岸关系上的部分“主动权”,释放出未来民进党可能不再反对台湾县市长赴大陆等“真真假假”的信息。

 

民进党的意图非常清楚,只要“印把子”继续捏在手里,他们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他们担心两岸的经济与文化融合,会导致他们失去“台独”社会基础。此外,民进党还认为凭借美国的“加持”,2020“大选”前,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方面的被动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变。民进党内的极端势力,还借机强化了对“九二共识”的挑衅立场。面对民进党有意设置的行政障碍,大陆的一些惠台政策仍然很难落地,但大陆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自十九大以来,大陆对台方针始终如一,即对“台独”分裂势力实行精准打击。大陆也越来越具备条件,就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民进党经济策略的变化,对以两岸经贸为“台阶”,暗地里仍然继续搞“台独”的分裂势力,大陆决不会放松警惕。

 

三、两岸经济交流不能与国家认同“脱钩”

 

两岸的大势已经非常清楚,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样的大势面前,两岸经贸关系除了为两岸民众创造更多福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双向融合发展创造政治上的条件。

 

大陆在政策上从来不回避“希望通过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将来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3月4日回答记者询问时就清楚地表示,大陆对韩国瑜参访的定位是:“欢迎并支持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当萧万长先生在博鳌会见中强调他关注的重点仅仅是两岸经济发展时,李克强总理就两岸关系必须坚持以“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再次做出了清楚的表达。大陆在这两个重要场合的表态,都突出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不能与国家认同“脱钩”的政策含义。这是台湾任何执政党必须面对的现实。

 

四、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将接受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

 

在经济层面,两岸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台湾民生经济的需求,会使两岸的交往更趋紧密。韩国瑜的“走出去”、“发大财”,正是反映了当前台湾的需求。大陆提供的商业发展机会客观存在,有利的经贸往来,是台湾社会需求的重要外部条件。

 

在社经融合发展方面,大陆推出的各种配套政策,例如近期推出的立足于“给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31条措施”,对促进台湾资本在大陆投资,对帮助台湾民众在大陆创业、就业、生活,求学,具有明显的作用。台湾同胞在捍卫和平发展的环境,在促进两岸统一方面,将逐渐承担起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这种单向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的融合发展,今后将成为推进两岸经济与社会融合的“播种机”。

 

从目前岛内的一些动向看,未来依靠经济力量形成两岸共同行动,例如两岸共同市场等方面,也许条件会更趋成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有助于推进国家统一,这一认知有可能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

 

但也要看到,利用手中行政权力,挑起两岸关系对抗,针对两岸和平释放不稳定因素,对实现统一的前景进行颠覆,正在成为民进党的选择。面对这种态势,面对台湾的社会生态,不论任何政党执政,如果仍然宣称“只谈经济,不谈政治”,这实际上是站在民进党的立场说话。这种“只经不政”的政策,有悖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念,只会在两岸关系的长期走向上,起到负面作用。

 

两岸经济交流不能与国家认同“脱钩”。相信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会日渐对此有所认识。(作者周忠菲,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 

展开全文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目标 更是机遇

2019-04-01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目标,更是机遇。两岸城市取长补短,为发展引入活水,增添动能。

 

3月19日,台中市副市长令狐荣达率团在福建省福州、泉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展开大陆行;3月22日—28日,高雄市长韩国瑜率市府团队、两岸工作小组委员及高雄市农会、高雄区渔会代表对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地展开考察,此前连江县长、金门县长、澎湖县长等人也陆续登“陆”,两岸城市交流紧密热络。

 

去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渴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选后,台湾诸多县市纷纷表达希望与大陆相关城市交流合作的意愿。国民党主席吴敦义邀集15个县市长,针对两岸城市交流举行会谈,并在会中达成共识,将增设“两岸城市交流委员会”,以促进两岸城市交流。国台办发言人也多次表示,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积极开放态度,在对两岸关系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加两岸交流合作,共同为两岸同胞福祉打拼。

 

所谓正确认知,就是“九二共识”。国台办负责人在会见韩国瑜时再度重申,欢迎和支持两岸城市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发展,让台湾同胞有更多获得感。选前选后均明确表示坚持“九二共识”的韩国瑜,此次大陆行确实收获满满。惊叹于深圳“从小草变成大树”,他自己“很有感”;签下可观的订单,让高雄民众“很有感”。

 

韩国瑜此行更加证明,“九二共识”是块试金石,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同胞就可以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就可以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因为不管是参与交流的县市,还是普通农渔民、旅游业者,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两岸城市交流带来的利好。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目标,更是机遇。“货出去、人进来”,对台湾很多县市来说,是最有效的“拼经济”成果,也能够给民众带来最直接的收入。除此之外,两岸城市交流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在青年创新创业、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互学互鉴、中华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两岸许多城市已经展开有益探索,并正努力挖掘更深入合作的机遇。抓住融合发展机遇,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借助新兴的电商平台,让台湾的农渔产品直接进入大陆消费者的购物车,使果农渔民得到更多实惠。当然,这需要解决物流、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而这正是融合的机遇和作用。

 

在交流合作中,两岸城市应取长补短,为发展引入活水,增添动能。(禾 立)

 

两岸城市交流让同胞更有获得感(观沧海)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31日 06 版)

展开全文

评论:大陆的发展是台湾的机遇

2019-03-18

“大华网络报”18日发表评论说,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日前主持会议并决定的所谓反制“一国两制”七项纲领,都以塑造两岸藩离、抵制互利双赢为考量,包括在经贸方面。然而,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行政导向不仅不敌市场导向,而且会伤害台湾自己的利益。

 

七项纲领中的经贸方面是:“积极协助台商回台投资,强化国际布局,积极与主要贸易伙伴洽签多边、双边经贸协议”。从文字来看,说的都对,也应该做,可是台商回台投资问题和台湾企业界近年所高声疾呼的“五缺”,没有两样,不解决这“五缺”,台商回台必然受限,加上企业界和外商都忧心忡忡的两岸关系,也大大减损了台湾的投资环境。

 

至于对外洽签经贸协议,除了美、日各有他们所要求的开放牛猪及有食安疑虑的产品进口台湾无法解决外,各国均忌讳两岸关系恶化,致使台湾希望洽签经贸协议难以跨步。若非马英九执政时两岸互动良好,新西兰、新加坡与台湾的经贸协议就签不下来。蔡英文执政的两年多,只与经济力薄弱、人口仅百余万的史瓦蒂尼签了经贸协议,几乎没有实质意义。蔡既无意改善两岸关系,对外经贸协议其实寸步难行。

 

反倒是中国大陆经济力旺盛,给外界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会。台湾每年从大陆赚取八、九百亿美元的出超,若非如此,台湾每年将有数百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根本不是台当局和民众能够承受得起的。可见大陆和市场对台湾绝对不可缺。遗憾的是,马当局时两岸签署及实施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后,服务贸易协议、货品贸易协议均遭民进党所阻,断送了台湾更大的机会。相对于各国各地区更积极地抢进大陆,台湾对大陆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意味着的是台湾的经济损失。

 

1990年时,大陆的GDP仅及日本的八分之一,去年已是日本的两倍多。而大陆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980年,GDP只有美国的10.7%,至2018年已追到美国的66.3%。

 

以两岸来说,1993年大陆的GDP为台湾的2.5倍,此为双方差距最小的时候,23年后的2018年,大陆已是台湾的22.3倍,其一年的增量即达台湾GDP的两倍有余。以广东一省而言,在2007年追上台湾,10年后的2017年已达台湾的两倍半;在这一年,江苏省GDP也是台湾的两倍;至2018年,除了这两省外,加上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共7个省,GDP均超越台湾;未来的两年里,紧追在后的湖南、湖北、福建三省都会逼近台湾。

 

因此,改善两岸关系、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才是台湾“货出去、人进来、发大财”的坦途。蔡英文、民进党怕台湾对大陆依赖太深,那是从脱离大陆、推动“台独”的角度作思考。

展开全文

紧盯“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效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2019-03-08

全国两会各项议程正在进行。3月7日,政协分组会议上,委员们再次将目光聚焦“31条惠台措施”的落地。

 

紧盯“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效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图为江利平接受采访(张笛摄)

 

“对标‘31条惠台措施’,我们湖北省的武汉市、黄石市、孝感市都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细则。”

 

来自湖北的政协委员江利平接受海峡之声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了解台胞需求,湖北省政协委员们走进台商协会调研、广泛听取台生、台胞的意见。“我们把调研结果汇总到一起,根据台胞的诉求提出具体的建议,再跟湖北省台办、发改委等各个部门去沟通。我们希望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的全国两会前夕,《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一经发布,便受到台胞的热烈讨论。“31条惠台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12条,包括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台湾青年则对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19条措施最“有感”。

 

“我觉得‘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办事效率高很多。”谈到“31条惠台措施”实施一年来的感受,台胞林承铎如是说。林承铎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来大陆工作、生活已整整二十年。在他看来,“31条惠台措施”让台湾青年可以在大陆“通学、通婚、通就业”。“过去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大陆的一些单位招聘时,不确定能不能台胞就业政策,所以他们不敢承诺,台湾青年就会犹,到最后时间会拖得很长。‘31条’发布以后,效率很高。比如我们学校当时要招台湾老师,他们问:是不是正式编制?我能不能在事业单位任职?有了这个条款就非常明确。”

 

“条条有案例、项项有着落”,“31条惠台措施”实施一年来,已有25个省区市的72个地方分别制定具体落实举措。不少地方公布了包括政策解读、办事流程和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实施细则。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2000余家台企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税收优惠,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一批优秀台企中标北京新机场、港珠澳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杭州城市名片灯光秀等政府采购项目;800多名台胞考取多个热门行业资格。

 

紧盯“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效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图为江尔雄接受采访(张笛摄)

 

来自福建的政协委员江尔雄说,“31条惠台措施” 中,取消了台胞的就业许可的限制,台胞可报名参加5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仅仅这一条就为广大台胞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我们打破了一个玻璃门,真正和台湾同胞分享祖国大陆发展的机遇”。

 

“31条惠台措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19条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委员骆沙鸣说,与台湾一水相隔福建省,出台了“66条惠台措施”,让台胞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怀。“惠台政策出台后,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补贴更多了;台胞子女就学更便利了;出行更便捷了……”

 

为了更好向台湾同胞提供优质的两岸资讯服务,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名为“31条”的APP上线。在台胞林承铎看来,这款集合了两岸资讯、权威信息发布和社区问答互动三大功能的APP犹如一个“金牌媒人”,为两岸民众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便捷。“原来很多台胞想到大陆来就业,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现在有了‘31条’APP就可以有更加畅通的沟通方式了。”

 

紧盯“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效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图为杨毅周接受采访(张笛摄)

 

“2019年,我们委员也会持续关注‘31条惠台措施’的实施。而且我们委员也提交了更多提案,为台胞争取更多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7日的分组会后,委员杨毅周接受海峡之声专访时表示,2019年,台联将紧盯“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效,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 张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