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五星旗铁卫队”发起人郑建炘:举五星红旗环台 宣扬和平统一

访“五星旗铁卫队”发起人郑建炘

 

一辆,两辆,三辆,四辆,自行车,接连而过;一张,两张,三张,四张,脸,扑面而来,风尘仆仆却坚韧执着;一面,两面,三面,四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鲜艳而热情……最近,在台湾一些县市的民众或环岛旅行的游客,可以看见一支骑单车、高举五星红旗的队伍,每到一处,他们会跟当地民众分享两岸和平统一对台湾的重要性。

 

这支队伍叫“五星旗铁卫队”,发起人是“台湾人民抗日协会”的理事长郑建炘(图左三)。自本月21日起,他和伙伴们从台北出发,开启“高举五星旗环台湾岛,凭吊抗日英雄活动”,顺时针环岛,走进台湾的抗日史迹、凭吊抗日英灵,沿路唤醒更多台湾人的中国魂,勿忘抗日英烈们回归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并宣扬两岸和平统一理念。

 

今天,郑建炘发起的环岛行将回到台北。昨晚7点多,抵达纪念客家乡亲抗日的桃园龙潭“七十三公”忠义庙的郑建炘,接受了导报记者的连线访问。

 

让更多台湾人看见五星红旗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先给我们介绍下这次环岛活动吧。

 

郑建炘(以下简称“郑”):“高举五星旗环台湾岛,凭吊抗日英雄活动”,21日从台北出发,到新北、宜兰,经苏花公路转入东部的花莲、台东,接着到南部的屏东、高雄、台南,再北上往嘉义、云林、彰化、台中、苗栗、新竹,晚上我们到了桃园,29日将回到台北结束环岛。

 

记:怎么会想到要骑单车、高举五星红旗环台湾岛呢?

 

郑: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两岸和平统一理念。一直以来我们协会都希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前年我们和“中华爱国同心会”开始在西门町插五星红旗,今年又到台南升起五星红旗。因为觉得定点宣传的扩散性没有那么大,所以就想着骑单车、举着五星红旗环岛,希望让更多的台湾人看到五星红旗,而不要害怕五星红旗。

 

另外,我们是“台湾人民抗日协会”,环岛过程也会走进台湾的抗日史迹、凭吊抗日英灵,比如花莲秀林乡太鲁阁抗日纪念碑、台南玉井噍吧哖抗日纪念碑等,就是希望能够缅怀台湾先民在台湾岛被日本人殖民屠杀统治期间,宁为中华魂不为亡国奴且期望回归祖国怀抱的精神,以达到和平统一之目标。

 

台民众比赞让我们不孤单

 

记:你们一行有多少人?

 

郑:除了我,还有三个成员,他们是“台湾人民抗日协会”副理事长黄智威、“中华爱国同心会”的丘厦新,以及热心支持和平统一、没有加入其他特别团体的张鲁台。

 

记:一路走来会不会感觉很辛苦和孤单?

 

郑:基本上,我们每天早上5点出发,一天骑行100多公里。我们人虽然少,但是高举五星红旗环岛,如果没记错,我们应该是第一个。万事开头难,虽然辛苦但我们并不觉得孤单。因为一路上,我们也遇到了认同我们的人,还有给我们比赞的。

 

记:有遭遇阻拦吗?

 

郑:阻拦的没有,但有少数人骑摩托经过看到我们举五星红旗,会骂我们“滚回中国去”。而之前有计划到高雄作一场两岸和平统一演讲,但高雄市政府不同意,只得作罢。

 

不过,我们仍有一些开心的事。我们骑车经过时,当地一些民众会好奇我们为什么拿着五星红旗,就会来询问。我们也趁机把台湾的真实历史和大陆的实际情况告诉他们,并宣扬和平理念,很开心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愿意听。

 

以前“威权时代”的“反共”教育,后来民进党的“恐中”教育,都把大陆、共产党说得很烂、很糟、很恐怖,让很多台湾人一见到五星红旗就害怕,也不敢到大陆去。我们就告诉他们,大陆早已不是以前的大陆,虽然还有落后的乡下,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繁华早已超越台北,很多城市也很先进了,我们应该走出去看看,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小井里。有些人听了,还会为我们比赞,我相信他们也会回去思考。我们也注意到,有人拍下我们的视频传到“脸书”上,也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开心。

 

在台湾支持统一正流行

 

记:我看到您在微博上也透露在农历新年到来前,还将举行徒步环岛。

 

郑:这次我们骑车环岛9天,徒步环岛估计要30天,我们不知道到时时间够不够,目前还在规划中。

 

记:“在台湾支持统一正流行!”这是您微博上的一句话,而如今您也正在用行动证明。

 

郑:我们举办这样的环岛行,希望让更多台湾人听到并体会到和平统一对于台湾的重要性,“在台湾可以赚到钱,也可以一同享受大陆崛起带来的尊严”,这是很好的事情。而不是像民进党鬼扯的那样,大陆崛起,我们没有面子,也赚不到钱。

 

前些天,台湾媒体民调显示,支持“缓独”加“急独”的比例降为8年来最低点,而“缓统”加“急统”的比例则是空前的高,一方面是说明台湾民众不满蔡英文两岸政策的在增加,另一方面也正表示两岸中国人认同的未来之路已经很清楚,那就是走向统一。共产党没有那么可怕,而大陆是可以合作和依靠的,所以,我相信未来在台湾将有更多人支持统一。(台海网11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