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沿岸国家主流媒体天津行”深入天津港、自贸区 聆听“一带一路”建设的“天津故事”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刘燕枫):8月10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天津市委外宣办、天津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津广播电视台、中华网共同承办的“海丝沿岸国家主流媒体天津行”全媒体国际文化推广系列活动,邀请近20家海丝沿岸国家主流媒体代表和近10家国内省市媒体记者走进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审批中心,了解天津城市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采访了两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天津企业,聆听了他们精彩的海外创业故事。

 

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它是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第一个开发建设的项目。这座集装箱码头由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共同出资组建,投资总额约66亿元人民币。码头岸线全长2300米,陆域纵深约1公里,预留水深为-18米,年设计集装箱吞吐能力400万标准箱;采用智能化的全中文码头操作系统CTAOS,在国内码头中首家实现了对所有作业元素的实时位置信息捕获,通过智能化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目前,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和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航运、赫伯罗特、阳明海运、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日本邮船、长荣航运、伊朗航运等十余家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共有包括马士基与地中海合作的2M联盟中地中海线、欧线、美东线、美西线、北欧线及The Alliance联盟欧洲线等近20条航线,全部为外贸作业。

 

采访团一行还参观了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自2010年6月正式开港以来,该港带动中国北方邮轮旅游业逐年升温。2015年全年达96艘次;今年全年预计攀升到243艘次。皇家加勒比、歌诗达、公主、MSC等各大知名邮轮品牌纷纷加大在天津市场的投放力度。伴随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改造,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最多可以实现三艘邮轮同时靠泊,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及华北地区重要的国际邮轮旅客集散地。

 

随后,“海丝沿岸国家主流媒体天津行”采访团记者一行又走进了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参观了中心商务区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体验了天津的“自贸速度”。

 

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天津企业的投资发展情况如何?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沿海港口和开放门户城市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很多参与“海丝沿岸国家主流媒体天津行”活动的采访团成员在来到中国、来到天津之前已经开始思考的问题。当天,有两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天津企业给了采访团成员最直观的答案。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被誉为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的“优秀生”。从10年前启动至今,园区一期的开发建设已初见成效,吸引企业近70家,引入巨石集团、牧羊集团、西电集团等大型项目,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去年上缴埃及政府税收7.8亿埃镑,为当地解决就业2000余人。天津开发区的“泰达模式”在埃及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泰达控股负责人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泰达模式”已受到诸多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并在肯尼亚蒙巴萨合作区、吉布提合作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据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正在积极推广“泰达模式”,以便各省市政府更快、更高效地推动境外园区建设。

 

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及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及销售。公司已承担多项国家和天津市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建立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公司已与美国、法国、日本等40多个国外单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杂交水稻的对外交流合作。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天津企业紧随发展时势,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断书写崭新的“天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