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怕、怕、怕 拆掉怕统一心墙

台湾《中国时报》8日发表社论指出,台湾人从两蒋“戒严”时代开始,在东西方阵营对抗及国民党反共教育熏陶下,对大陆开始产生恐惧感。民间交流开放后,恐惧感不但未能改善,反而因民进党由反国民党异变为“反中”,台湾人对大陆的恐惧意识更加强烈。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大陆为避免台湾走向“台独”,又相应对台施加压力,造成绿营对大陆更害怕与非理性的厌恶。谢长廷曾说两岸交流会“查甫找呒工,查某找呒尬,囝仔要去黑龙江(台语:男人找不到工作,女人找不到丈夫,小孩要送去黑龙江)。”赖清德说直航会造成“木马屠城”,都是出自恐惧的言语。他们或许意在政治动员,却燃起了岛内民众普遍的“红色恐惧症”。

 

另一方面,大陆体制与台湾不同,台湾人因而害怕统一。近年大陆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高,相对台湾竞争力逐渐流失,国际影响力更远不如大陆。“反中”情绪、反大陆体制、竞争优势流失三因素加总,构成台湾社会害怕统一的心态

 

然而,民进党执政1年来的民调资料呈现,民众要求两岸关系持续向前的信念不曾动摇,要求两岸和平的意志更加坚定。

 

社论指出,两岸政治对峙,是造成两岸关系停滞乃至倒退的主因。台湾各政党都曾为化解两岸政治纷歧做出许多努力,足见台湾各政党并不推拒两岸统一,而是希望协商出两全的过渡性安排,减低民众的忧虑,让交流能持续开展、深化。

 

遗憾的是,由于泛“独”派团体的操作,导致中国大陆对化解两岸政治纷歧的态度也出现反复,时而展现弹性、时而紧缩。民进党与其责怪大陆,不如反躬自省,同时,中国大陆也应给予两岸讨论空间,共同研议可行的模式,共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当有助于翻越心理的围墙。

 

除了吸纳台商参与“一带一路”计划之外,中国大陆更应真正落实对在大陆台生、台企和台胞“国民一体化”的待遇,开放服务业、文创以及青年对话,让两岸社会能进一步交流以缩减差异;同时必须把握因应台湾变局的力道和方向,从同理心出发,不轻易采取紧缩政策。尤其在推动两岸共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大陆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耐心和信心,对于台湾存有疑虑的体制差异和争取合理外交空间的心理,更要展现包容兼蓄的作为。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没有理由不同大陆同胞一道把握住机遇,共同追求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的生活。台湾当局应为全体台民福祉,营造两岸共同崛起的契机。因而,蔡英文当局应持续和北京当局开展对话、建立互信,而非坚持意识型态让对立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