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怀:就职将满一年 蔡英文仍装睡未醒

蔡英文上台执政马上就满一年了。但以她为统领的民进党当局至今仍处昏睡之中,不愿睁眼看看剧变的世界与台海两岸。不少希望唤醒“装睡者”的人认为,今年“5·20”应是蔡英文对两岸关系做出抉择的良机,因为连她想抱大腿的美国特朗普政府都已转弯,蔡英文也该变了。

 

尽管舆论对蔡英文及其团队仍抱有一丝期待,但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过去一年来,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不断令人失望,客观上也挤压了两岸关系空间。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崩塌,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中断,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停摆,两岸敌意螺旋与对抗不断攀升。在“摆脱依赖、力抗中国、倚美媚日、坚定求‘独’”的总体思维下,蔡英文屡次试图突破大陆底线。比如不久前在台湾参加今年世界卫生大会问题上,蔡英文就亲上一线接受媒体专访,声称如果大陆“决策有所偏差”将对两岸关系影响很大,她还连续十余次发推表达参加WHA的意愿。

 

就是这样,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升高敌意与对抗的方式转嫁岛内压力,将两岸僵局的责任归咎于大陆,塑造被打压的悲情,从而依靠操作台湾民众的挫折感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支持度。这是民进党长期以来玩弄的老式把戏,在重新上台后仍然不改套路,但这丝毫不能撼动大陆底线。

 

当选和上台后的一年来,蔡英文从未停止以小博大挑战大陆民意。她一再承诺要维持两岸现状,建立一致性、可预测、可持续的两岸关系,但实际上却交替使用两手策略,根本无法取信于大陆。蔡英文一方面希望大幅拉近“与北京方面在立场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却始终回避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国两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等论述,甚至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一方面声称要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及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另一方面却加大“去中国化”力度,放任去孙、去蒋、去孔、去郑,试图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切断两岸历史联结;一方面强调两岸间和平相处最重要,另一方面却在媒体提问“是否支持台湾独立”时避而不答。

 

蔡英文还始终以“台独”基本教义派与台湾民意的所谓压力作挡箭牌,声称两岸问题绝不是一个“总统”或政党便可为2300万人民做决定。殊不知,对民进党当局的这些说辞以及种种“柔性台独”动作,大陆民意早已不耐烦了,民间“武统”声音居高不下。台湾决策者最好不要轻忽大陆民意,更不要挑战玩火。

 

目前来看,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调整面临困境,蔡英文之前已错过诸多机会之窗。蔡英文推行的各项所谓改革,无论“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同性婚姻、开放日本核辐食品进口,还是“追杀”国民党、扩大国际空间等等,无不引起遍地烽火狼烟。民进党当局进退维谷,民调支持度持续下滑,不满意度已高达六成。民调显示,有49.1%的岛内受访者认为蔡英文当局要为两岸关系变差负责,而认为大陆应负责的只有24.6%。这种情况下,蔡英文为维持施政满意度,势必要与“台独”基本教义派抱团取暖,在两岸政策上重蹈陈水扁覆辙的可能性渐趋增加。因此,两岸关系短期内恐难出现川剧变脸式的快速转圜。

 

蔡英文在今年“5·20”前抛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两岸关系“三新”论调,声称要与大陆建立“结构性合作关系”。“三新”提法绕了一个大圈子,到头来不过还是为了表达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旧立场,此举实在多余。蔡英文当局如果真想在两岸关系上有所改变,就应做出一些具有实质意义的举动。

 

首先,要解决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明确两岸关系的性质,在大陆关切的“九二共识”这一核心问题上作出明快决定。

 

其次,必须有勇气切断与“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合作关系。蔡英文提及两岸关系面临“新情势”,那么到底这种新情势是什么呢?当然是“台独”支持率在下降。根据岛内民调机构今年3月公布的有关台湾民众统独立场的长期调查数据,当前“赞成独立”的民众比例已创十年来新低,较之2014年“太阳花学运”时的高点也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15年时的另一民调显示,有49.7%的岛内民众“预期两岸统独走向”是“被统一”。从当前形势看,“被统一”这种“新情势”今后仍会持续发展。“台独”分裂势力的悲哀,在于他们还未意识到“台独”的日渐衰亡。蔡英文当局只有擦亮眼睛,顺应历史大势,才能避免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牵着走。

 

再次,必须要兑现“不挑衅、零意外”的承诺。蔡英文上台后不断制造意外与挑衅,包括不排除再次与特朗普通话、放任各种形式的“去中国化”、指责大陆“正一步步退回对台湾分化、打压,甚至威胁、恫吓的老路”、改称“中国大陆”为“中国”、军事上欲向美采购F-35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加剧两岸互疑和政策对立。面对任何“台独”挑衅,大陆都将明确而坚定地亮剑,绝不会有丝毫妥协,民进党当局应放弃任何幻想。(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