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生看两会——探访人大台湾代表团

海峡飞虹消息(廖政贸、马晓叶):廖政贸,现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读研究生。抱着想要了解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初衷,我作为对“两会”知之甚少的“菜鸟”第一次探访人大台湾团,以期更了解“两会”。

 

解密人大台湾团

 

图片默认标题

 

本届全国人大台湾团代表合影

 

对于大部分台湾人来说,“两会”是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词。简单来说,两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每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两会集结了各省及各界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为期十几天的时间里他们围绕着政治、经济、民生、环保等议题进行审议和讨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届任期是五年,今年是第十二届人大和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之后将进行换届选举。

 

人大代表当中一直有台湾代表团,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就有台湾省籍人大代表,1975年第四届时首次设立了台湾代表团,第五届将名额订为13人,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人大台湾团自组建以来,提出了许多嘉惠台湾同胞的法案及建议,包括台湾赠送大熊猫,就是台湾省代表团刘彩品代表整个代表团成员提出来的,还有《台商投资保护法》的实施修订、卡式台胞证的推行、大陆台生的医疗保险等。

 

本届人大台湾团13名代表分别是汪毅夫、陈军、陈蔚文、张雄、陈清海、陈云英、孔令智、朱台青、江尔雄、杨晓红、张晓东、符之冠、廖海鹰。除了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出生在台北以外,代表团其他成员都是在大陆出生,但祖籍却分布新北、新竹、彰化、台南、高雄、宜兰等各地,他们来自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不同领域,个个都心系台胞,每年三月,这十三位代表便带着台湾同胞关心关注的问题来到北京,上“两会”,反映心声。在四位女性代表当中,有一名是来自台湾少数民族的代表,她就是陈军。

 

代表与台胞的情感

 

图片默认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陈军

 

“我们都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乡情与亲情紧密地联系着我们,我们亲如一家;我们都是期盼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责任与使命强烈地凝聚着我们,我们毫不懈怠;我们都是关心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人大代表,光荣与职责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我们勤奋履职。”陈军祖籍台东,阿美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连任两届的老代表,在这十年当中,始终致力于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提出过许多相关的建议,像是推广大陆游客到台湾少数民族旅游的事情,让台湾少数民族到高校来读书、交流等。

 

“台湾团的代表们每年都有两次到各地调研的机会,这使得我们可以很细致地接触台湾乡亲,了解他们的呼声”。陈军回忆起为在大陆就学的台湾同胞医疗保险的事情时还是那么激动,“还记得通过台湾学生在大陆享有医疗保险的那一天,有北大台生的家长打电话给我,谢谢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挂上电话后,我开心了好久。”陈军特别强调说,这些建议议案每当付诸实现,有台湾同胞因此而受惠时,总感到特别欣慰。

 

图片默认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理事陈云英

 

陈云英出生在台北市,毕业于政治大学中文系,也在曾在台湾的三个中学教过书。美国博士学位后,才回到北京定居工作,对台湾有着浓浓的情感。

 

作为台湾团唯一的第一代的台胞,陈云英一直为两岸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这次她关注的议题与在大陆就业的台籍教师相关,她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0人在大陆不同高校就业,近些年来随着在大陆就业的台湾博士人数不断增长,建议大陆制定出台有利于台籍教师就业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陆社会。

 

对两岸发展的盼望

 

图片默认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

 

“你不可以指望台湾青年到大陆参加夏令营,来个七天、八天的时间对就能有改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两岸交流要讲求实效,更要策划组织深入的“体验式交流”活动。他认为年轻一代透过来到这里,了解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渊源,对这边产生了好感,就是一件好事。例如,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光绪皇帝曾经给台湾七个庙宇都提匾的事,包括知名的新竹城隍庙,这代表两岸关系是紧密的。希望未来能透过交流,让台湾年轻人对大陆有更多的了解。

 

“有台湾学生问我,他没来得及参与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2022年的冬奥会,能否能够有机会参与。”提到关于两岸未来的想法,陈军认为如今大家都知道要多让台湾基层民众来大陆交流,特别是这一代的青少年。所以像2022年北京、河北的冬奥会,应该更多地招募台湾志愿者来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两岸青年志愿者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从世界瞩目的运动盛会,来认识北京与中华文化的一切。

台籍人大代表陈云英:用脚投票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

2017-03-14

台籍人大代表陈云英:用脚投票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陈云英,台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夫人。

 

“青年人是最敏感、最愿意把命运放在自己手里的群体。很大一部分青年会采取理性的行动,到哪个地方去对他的人生发展好,他用脚投票,最近五年来台湾青年人用脚投票的人数在急剧上升。”在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陈云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不幸的人服务感觉幸福

 

陈云英是第一代台胞,在台湾长大,她说“深知台湾走过的道路”。小的时候家里穷,一个鸡蛋要放好多蔬菜煎成一个大蛋饼,切成三块,陈云英和哥哥姐姐一人带一份做午餐,“这样我妈妈才能满足我们三个孩子都能有营养,这就是我七、八岁以前的台湾。”

 

在台湾政治大学读书的时候,陈云英就开始在孤儿院、老人院、特殊学校做社会服务工作,“在那个年代,我就发现自己有种独特的能力,就是为人群服务、尤其是为不幸的人服务的时候感觉自己幸福,也奠定了我对这一类人群有种特殊的爱、有种特殊的奉献感。”

 

1984年,陈云英第一次从美国回到大陆参访,看到的是一个正在积极建设中的国家,“这是我的祖国,所以当时就有一种我能做什么?我想为我的祖国做点事,我想我能为600万残疾儿童受到好的教育而努力,我就继续回美国读书,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七天,没有领证书,我就回国工作了——很积极地回到大陆工作。我们做儿童工作的人有句名言:儿童没有第二次同一个年龄。一个4岁的儿童,如果没有给他好的教育,他没有第二次4岁,所以全世界做儿童工作的专家都有一种对儿童的事情是不可怠慢的、急如星火、一刻不可耽误的精神,我是做儿童工作的,自然有这种人生追求。”

 

据了解,大陆近些年在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正在积极补短板,对此投入了大量经费。2014年至2016年,整个特殊教育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已经有80多家特殊教育系、学院、中心,“这都需要教师。台湾特殊教育发展得比较好,各个大学都有这样的系,有很不错的专家。两岸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交流也是非常活络的。我经常在一些活动中看到我熟悉的、故乡的台湾特殊教育专家在不同的城市授课,他们对于在大陆发展特殊教育是给予很大的支持和热情的。”

 

用脚投票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

 

陈云英在工作和交流活动中经常接触到台湾来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第一次来到天津,站在海河口都不知道这就是天津。看到天津的夜景华灯璀璨,站在那里惊叹不已,不停地拍照。”

 

由于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教育,很多没有来过大陆的台湾青年对大陆缺乏客观认知,对大陆的印象是三十年前的,他们对现代化的、文明的、高科技的大陆一无所知。

 

“因为他们被蒙蔽了。台湾青年对大陆有些不正确的理解我认为都是正常的,因为两岸分隔这么久,所以要积极推动交流,让他们有机会来大陆学习,体验现代化建设的大陆,让他们能够融入祖国的大家庭。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大家要心怀仁慈,即使他们有些不合适的言语,也不要去冲撞他,对台湾的青年人要宽容、要引导他们。”

 

据统计,目前约有1000名台湾高学历人才在大陆不同省份的高校从教,有1万多名台生在大陆高校就读,仅北京大学目前就有600名台生就读。

 

“青年人是最敏感、最愿意把命运放在自己手里的群体。很大一部分青年会采取理性的行动,到哪个地方去对他的人生发展好,他用脚投票,最近五年来青年人用脚投票的人数在急剧上升。台湾目前一年产出3700名博士,很多博士在台湾找工作很困难,近年来台湾博士学历人才到大陆就业的趋势正加速增长。”

 

不仅台商和台湾青年,现在很多台湾青少年也不断地进入大陆,经常会有家长跟陈云英咨询孩子在大陆就学的事情,“家长也在让他的孩子用脚投票。过去台商学校家长都要求用台湾的课程,因为孩子长大会回台湾考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我说不要让小孩上台商子弟学校,就上大陆的学校,因为他们就打算让孩子一直留在这里了。早先情况不是这样的,现在越来越明显。所以说,这批青少年长大后就是和平统一的队伍。”

 

台湾也有和平统一的力量

 

陈云英祖籍泉州,她的先生林毅夫祖籍漳州,“从祖居地来说是根连根,对祖国的认同也是自然而然的。我家十多代以前去的台湾,我们在台湾都说自己是台湾人,但到了大陆,我就说我是泉州人。我先生家在漳州还有一个祖宅,我们台湾的亲戚捐款把它修缮,现在是一个老年大学。因此,两岸同胞之间如果追溯前几代,都有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这是自然的认同,即使是政治的力量想要把这个血缘关系割断,我想是很难成功的。只是因为我们有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民族的不幸的命运,所以台海两岸分离了。”

 

据统计,现在两岸每年的人员往来达到1000万人次,即使在去年两岸关系比较冷的情况下,来大陆的人数也比前一年有所增加,“这就是说,其实‘台独’看起来很热闹,但人民心中是有数的,那些沉默的多数就不断地来到大陆,来这里看的次数多了,就留在这里就业、求学、生活、置产。”

 

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92周年纪念日当天,台湾各界举办纪念活动,560多个台湾民间团体当天宣布成立“反独大联盟”,提出坚持“九二共识”、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期盼两岸同胞携手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

 

“我美国的朋友给我发了封e-mail讲这个事情,所以,台湾也不是我们想象的没有和平统一的力量,其实台湾有一群民众主张和平统一,他们被排挤、被打压得什么话都不敢讲。现在统派正在勇敢起来,最近半年壁垒分明,统派在搞纪念活动、在抗议——他们要做事。和平统一的力量在和‘台独’势力切割,也就是说,你想要绑架2300万人,我不是其中之一,我走我自己的道路。”(完)中国台湾网3月13日北京讯(记者 王怡然)

展开全文

台籍人大代表廖海鹰:履职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017-03-13

台籍人大代表廖海鹰:履职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廖海鹰(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他在人群中的“辨识度”特别高,如果你不知道他的职业是医生,第一眼看见他那一头及肩的卷发,会以为他是个艺术家。他就是台籍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台联理事廖海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对此,我的理解就是,要让台湾同胞也享受到我们大陆改革开放的成果。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同一个命运共同体。”在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廖海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履职是我的社会责任

 

廖海鹰祖籍台湾新竹,1960年出生在河北,是出生、成长在大陆的“二代台胞”,也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父亲是台湾少数民族,他在澳门上学,毕业后就来到大陆工作,我母亲是北京人,我是两岸婚姻的后代。”

 

1983年,刚走出校门的廖海鹰参加了第一届河北省台湾同胞代表大会。1984年,作为青年台胞代表廖海鹰参加了全国台胞青年夏令营,和李大维、黄植诚以及旅美、巴西等地的台胞欢聚一堂,还受到邓颖超的接见。这一年,他结识了很多台胞朋友。从此,廖海鹰开始关注台胞工作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细节,以及大陆台商的权益保护。

 

“我认为我们人大台湾团的代表,既跟普通的代表一样,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履职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中,尽量进行调研,多了解民意、多听民众的发声、多倾听他们的诉求。我们每年都会去台胞比较集中的省份进行调研,当地政府会组织台商台生和我们座谈,我们会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梳理出来提交给有关部门。我们还去台湾地区,去到他们的基层山区、村庄、社区里,直接听取岛内民众的意见,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廖海鹰说。

 

两岸医学交流优势互补

 

由于工作关系,廖海鹰经常参加一些两岸医学交流活动,他说近几年明显感觉到“两岸医学交流更加密切了”。

 

近年来,两岸医学交流合作热络,优势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提升了两岸医疗水平。今年两会上,民革中央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海峡两岸医疗卫生对接体系的提案,旨在推动两岸医学界加强交流,探讨建立合作机制,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廖海鹰说:“两岸临床新技术的交流,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方说神经监测领域,台湾的一些专业人士做得就非常好,这样就可以带动大陆神经监测技术提高。相反,在脏器移植技术方面,由于我们人口多,手术案例多,那我们的经验肯定就比他们丰富,因此,台湾的团队也到大陆来吸取经验。台湾人口少,体量小,病人也就少,临床的数据积攒起来就很困难,但也因此他们可以把活做得更精致,相反,大陆体量大,更能够提供大数据的支持,这不就是互补嘛!这种互补的交流越来越多,使得两岸医疗的水平彼此互相提高。因此两岸的合作不管在哪个层面都可以互相促进双方共赢,体现在医学上也是一样。”。

 

解决看病贵问题可引入众筹

 

作为一名医生,廖海鹰最为关心的是医改问题。

 

“医改是世界难题,涉及政府职能划分、成本核算、价格制定体系等,也应该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我建议可以考虑引入众筹,把商业保险通过一个比较合理、大家能够乐意接受的一个比例,让大家投保。改变传统观念,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商业医保,愿意拿出一点钱,为健康保驾护航。这点先有了,我们的保险才能够健康发展。当然并不是说对商业保险不能够提要求,现在的商业保险品种太少,跟医疗看病相关的保险品种设计上还是有问题。” 廖海鹰说。

 

据统计,我国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超过一半。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推行“两票制”,实行药品流通流域改革,在此次两会上受到关注。减少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药品价格回归正常,但对药品流通的终端——医院而言,也有因药而生的烦恼。

 

“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一些地方的医院收入下降,医务人员薪酬由于没有资金保证也不能改善。药品的储存和损耗等,整个流程的运转都有维护成本。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消化这个成本是根本路径,但在现实层面,很多地方还难以一步到位,难免为二次议价留下空间。” 廖海鹰表示。(完)中国台湾网3月12日北京讯(记者王怡然)

展开全文

人大台湾团开放日 台籍代表回应媒体关注热点

2017-03-11

人大台湾团开放日 台籍代表回应媒体关注热点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就两岸媒体近期关注的热点做了回应。(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

 

“张志军主任属于男神级的部长,谦谦君子,他讲的不是硬话,是硬道理——是关于统‘独’问题的硬道理”。“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是你情我愿、大势所趋”。“人大台湾代表团主要工作是维护台胞权益”……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就两岸媒体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出解答。

 

如何理解政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内容篇幅不大但引发各方关注,报告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两岸同胞要共担民族大义,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对此,台籍人大代表、安徽省台联会长陈清海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首先,报告展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的变化而改变,同时报告中三次提到和平,在当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其次,报告进一步释放了为广大台湾同胞谋福祉的诚意和善意。报告还提出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社会融合是首次提出,这是两岸关系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报告强调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权利和共同的义务,一方面共享和平发展的成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权利,在和平发展过程中通过合作达到共赢。另外一方面,要共担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独立出去、分裂出去。

 

张志军主任讲的不是“硬话”,是硬道理

 

3月6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参加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两岸关系最大的挑战,就是“台独”势力蠢蠢欲动,这些分裂行径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必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的和平稳定带来非常直接重大的威胁。我们希望,台湾各界和大陆共同筑起一个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铜墙铁壁。“台独”之路就走到尽头就是统一。但是那样的统一方式一定会给台湾社会和民众带来巨大伤害。

 

对此,台籍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回应说,张志军主任和他的前任王毅一样,都属于男神级的部长,他彬彬有礼,是个谦谦君子,也从来不讲硬话。他讲的不是硬话,讲的是硬道理——是关于“统独”问题的硬道理。

 

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是你情我愿,也是大势所趋

 

两岸青年的交流是台湾代表团始终关注的问题。伴随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涌动,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跨海而来,怀揣着梦想打拼创业,期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陆各地各有关方面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为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创新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提供便利。截止目前,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共授牌设立41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2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为两岸青年放飞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重要平台。

 

当前,大陆正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台籍人大代表、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表示,这对于台湾青年来说,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台湾从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社区营造的行动,完成了四千多个村庄的社区营造工作,在社区营造,以及民宿建设上,台湾青年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江尔雄说:“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是你情我愿,也是大势所趋,大陆这几年经济腾飞,每年创造出一千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大陆生活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提升,特别是这几年薪资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台湾青年产生持续的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陈军建议,举办2022年冬奥台胞青年志愿者体验营,通过招募和吸引岛内的青年台胞,以及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青、读书的台生,为冬奥做志愿服务。“两岸青年携手服务冬奥会,将是一件喜事,因为这不仅仅是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更是两岸情感和思想的融合,体现了真正的体验式交流”。

 

人大台湾代表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团?

 

人大台湾代表团是一个什么样的代表团,许多媒体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对此,出生在台北的台籍人大代表陈云英做了解读。

 

据陈云英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党中央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对于台湾同胞在全国人大中发挥代表性作用始终高度重视。从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始就有台湾省籍代表,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首次设立了台湾省代表团,五届全国人大决定,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之前,台湾省暂时选举十三名全国人大代表,其余按人口比例应选代表的名额予以保留。从此,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选举方案,通过召开协商选举会议民主选举产生。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作出杰出的贡献,长期以来,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大量议案、建议,受到中央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意见被采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云英说,五年来,台湾代表团提出过约三百份建议,涉台部分约有一百份。“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台胞权益,台胞分四类:一是定居台胞,目前在大陆拥有居民身份证的定居台胞约有五万人;二是常住大陆台胞,像台商台生;三是岛内同胞;四是新增的一类——两岸婚生台胞,即两岸婚姻中父母双方有一方是台湾同胞,孩子虽然落户在大陆,但是他也可以被视为台湾同胞。”

 

陈云英今年提出关于引进台籍高校教师的建议。据她了解,台湾博士就业越来越困难,最近这两三年,他们用脚投票走进大陆的高校来找工作,目前已有一千名台籍教师遍及大陆不同省市高校。(中国台湾网讯 记者 王怡然)

展开全文

台籍人大代表张雄建议出台《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条例》

2017-03-05

图片默认标题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马晓叶):台籍人大代表张雄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密切和深入,来大陆读书、就业的台胞遇到了一些生活障碍,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大陆更便利的待遇和更多的合法权益。

 

张雄说,大陆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台胞的合法权益,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法规条例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大陆读书、就业的广大台生、台商以及台干在医疗、劳资等方面存在一些生活障碍,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条例》,给台湾同胞一个“定心丸”。

 

张雄作为连任两届的人大台湾团代表,一直非常关注台胞在大陆的工作生活问题。他说,台胞遇到的障碍大多都是些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包括前几年一直呼吁的卡式台胞证问题。他指出由于台胞证的号码规则与身份证不一样,号码位数也不一样,不满18位,持有台胞证的台湾同胞在大陆无法像持有身份证的人一样,方便快捷地处理诸如交通违章等问题,因此建议对卡式台胞证进行升级并按照身份证的编码进行编排。

展开全文

黄英豪:建议人大主动释法遏制“港独”

2017-03-10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对基本法第一条进行主动释法,指出凡是’港独’言行均违反基本法,必须予以禁止,这样就可以在基本法23条尚未落实的情况下,从法律上彻底消除’港独’的存在空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黄英豪9日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时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香港回归近2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港独”问题。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一条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目前基本法23条关于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立法在香港内部还没有完成。

 

去年10月,两名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的激进人士梁颂恒及游蕙祯,在宣誓就职时公然宣扬“港独”。全国人大常委会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构筑法律底线的考虑,主动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进行解释。随后,香港法院也判决梁、游二人宣誓无效并丧失议员就任资格。

 

黄英豪指出,虽然目前香港的“港独”气焰有所遏制。但由于基本法23条在反对派处心积虑的阻挠下迟迟未能落实,在香港法律体系内尚未有具体条文禁止“港独”的言行,“港独”分子依然有恃无恐。尤其在敌对势力的幕后支持策动下,他们仍在伺机而动,“在这种情形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对基本法有关条文主动进行解释,从法理上遏制“港独”就显得很有必要。”

 

黄英豪认为,人大主动释法遏止“港独”有多项好处。首先,展示中央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第二、能够弥补香港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第三,稳定香港的政治局面。

 

“当然,人大常委会主动释法,也有可能在香港社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非议和反弹,这是正常情况,回归20年以来,人大常委会已经对基本法进行过5次解释,有几次释法对香港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震动。”黄英豪说,“但是,权衡利弊之下,通过人大主动对基本法第一条进行解释,以此来建立遏止’港独’的法律基础,依然是很有必要和利多弊少的。海峡之声网3月9日讯(记者鞠先鹤 任婧)

展开全文

一图读懂人大一年成绩单

2017-03-10

一图读懂人大一年成绩单

 

数据整理:王比学  刘维涛  李昌禹

 

制图:荣 绯

展开全文

台籍委员:讲好中国故事 唤醒台湾青年民族自豪感

2017-03-13

台籍委员:讲好中国故事 唤醒台湾青年民族自豪感

 

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张嘉极(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每一个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然而在海峡对岸,却有一些青年人因受到“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身份认同混乱。如何才能唤起他们心中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张嘉极认为,如果能够讲好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故事,让台湾青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因洗脑式教育而形成的所谓“天然独”。

 

坐在委员们中间,张嘉极总能就经济、社会、民生等话题侃侃而谈,作为台籍全国政协委员,两岸关系方面的问题自然也是他关注的焦点。“做台湾青年人的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张嘉极认为青年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如今,岛内一些分裂势力借青年来干扰祖国统一进程,并冠之以“天然独”的名号,张嘉极对此很忧心。“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不是中国人的思想,长大了他们自然就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张嘉极认为,除了修改教科书外,我们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做台湾青年人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一看”、“二讲”。

 

张嘉极表示,“一看”就是借夏令营等交流活动,让台湾学生亲身来到大陆、认识大陆,接触一些中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参观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址、文物,提升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自豪感。

 

“二讲”,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张嘉极是学历史出身,说起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来如数家珍。“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是最灿烂辉煌的;中国在先秦时代就懂得种桑、养蚕、织丝,到明清两代,西方人以穿中国的丝绸、绫罗精锻为荣,还有陶瓷、茶叶、微雕……”说起这些,张嘉极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这些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比其他国家高级很多,说明了中华民族真是心灵手巧。”他表示,虽然我们的工程技术这么发达,古人却把这些称为是小学,经世致用的学问才称为大学,“你说那个时候中华民族多牛啊!”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在世界大沟通、全球化的早期落伍了,使得很多的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说到这里,张嘉极不免有些惋惜。

 

他认为,如果能够讲好中国的这些优秀历史故事,让台湾青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因洗脑式教育而形成的所谓“天然独”。

 

此外,他表示,也可以请专家作报告,让台湾青年有机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只要我们观点鲜明、有说服力,这些思想就会进入台湾学生的大脑,在他们回到岛内后,通过口耳相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会在岛内发酵,“我相信这东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用青年人影响青年人”,张嘉极认为,解决台湾青年“天然独”的问题,关键还是在大陆青年。如果大陆青年在教育、就业、收入、生活等各方面都比台湾青年好,估计就可以减少他们对大陆的偏见,“这些是无言的,比讲道理管用。”

 

已经做了多年政协委员的张嘉极表示,政协是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在这里,可以把自己原汁原味的建议反映上去。中国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体量第二大国,政协委员通过参政议政,对国家的一些具体工作参政建言,确实能够起到完善党的领导和政府工作的作用。(完)中国台湾网3月12日北京讯 (记者 李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