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的一天》后记

编辑:章文君|2016-12-31 16:22:56|来源:海峡飞虹

孙中山

孙中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孙中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爱国情操和伟大功勋激励和鞭策着继之而起的后人。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缅怀伟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峡飞虹中文网)首度合作,发挥传播平台和研究团队等资源优势,经过前期充分交流,联合制作面向全球发布的全媒体产品《中山先生的一天》,希望这是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

 

《中山先生的一天》编写团队合影

《中山先生的一天》编写团队合影

 

该项目采用“历史上的今天”的表现形式,通过梳理孙中山一生的时间节点、经历的重大事件及其追随者,藉助图文手段,用简练的篇幅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

 

《中山先生的一天》编写团队讨论选题

《中山先生的一天》编写团队讨论选题

 

《中山先生的一天》编写团队自始自终怀着对孙中山这位时代伟人的深深敬意,翻查浩如烟海的史卷和评说,细细品察每一个不同凡响的历史时刻孙中山先生的境遇,去感受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良苦用心,并寻找和挖掘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力量以鼓舞当下的人们。

 

366天的寒暑交替,编写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用至诚之心感知民国前后的历史风云。常常,我们夙夜难寐,将自己交付给历史,似亲临战场的风烟,种种无奈种种考量种种涌动的爱国豪迈,都在我们心底翻滚;在如今看来明晰的结局,在当时却是万端难猜的。我们终于理解了伟人的崇高和艰辛,正如毛泽东主席给孙中山先生的评价: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被大众敬仰,是他的情怀他的坚守他的思想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孙中山是真诚的爱国者,他为了使中国从旧制度的蒙蔽下解脱,从落后的经济状况下奋起,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建立“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新社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孙中山历经坎坷,为国强民富的目标坚韧不拔,即使周围的人们在发生着无数的变更,他仍然矢志不渝。

 

孙中山吸取着在他的时代里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进步的愿望,对革命事业有着“不息的热诚”。 他的历程及精神感召力,宣告着时代的强音。

 

孙中山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曾这样评价孙中山:我从来也不曾结识像孙中山这样的人,如果有人问我,要我把所认识的最完善的人物举出名姓来,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孙中山!……他的柔和的脾气,他的温文有礼,他对于别人的设身处地的考虑和尊敬,他的饶有兴味的谈吐,以及他的亲切仁慈的风度,使人难以言传地为之倾倒,并且使我想到,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一个执着于工作的献身者。”我们能从其老师的言语中看到洋溢着朴素情感的孙中山,更是对伟人形象的又一种观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我们在孙中山的历史事件中苦苦搜寻,就是为了拉近渐渐远去的历史与观众听众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些领悟,从而更好地指导以后的生活,也因此感受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所在。不管所遭遇的阻力如何,中华的崛起已经成为人们肩头的重任。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调和与互助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本和开放的政策等并没有随时间而暗淡,并将成为振兴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重要经验,散发着不变的光芒。

 

此次,《中山先生的一天》的创作团队参考孙中山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创作,转化让广大观众读者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表现形式,在行文风格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既是为了因应传播载体的需要,也是希望孙中山研究成果能从书本中走出来,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虽然我们在编写《中山先生的一天》过程中,曾想将每一个故事演绎好,达到言简、辞宏和旨永的效果,但由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中也有不少研究新军,在取材行文中还有许多欠妥当之处,敬请各位大家批评指正。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6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