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学说》问世前后

编辑:章文君|2016-12-30 16:17:03|来源:海峡飞虹

1918年12月30日,孙中山先生撰成《孙文学说》序。

 

《孙文学说》,即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的第一部分《心理建设》。它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阐述其“行易知难”学说。此书自始至终都是孙中山一个人的手笔,其目的是为中国建设提供“新方略”。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国民党总理的呕心之作,却被当时执出版界牛耳的商务印书馆拒之门外,孙中山的愤怒可想而知。

 

成书过程

 

革命的失败是孙中山撰写《孙文学说》的直接动力。1917 年7月21日,孙中山在广东全省学界欢迎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行之非艰,知之惟艰”的观点,并且向社会各界声明“近日欲著一书,言中国建设新方略”,明确表示了他著书的愿望,只是此时公务繁杂,无法脱身写作。

 

时机终于来了。1918年5月,孙中山受西南军阀排挤,在广州向非常国会辞去大元帅职务,6月26日到达上海。他闭门谢客,潜心从事著述。

 

1919年的孙中山

1919年的孙中山

 

对于撰写《孙文学说》,孙中山非常重视。据胡汉民回忆“以前总理发表什麽文章很少自己下笔的,惟有这本书自始至终都是总理一个人的手笔,旁边没有什麽人参与的”。邵元冲对此也说:“其手稿《孙文学说》,全书数万言,皆为总理手写,一字不苟。”他酷暑严冬,伏在案头,奋笔疾书。冬日短衣据案,奋笔不少休,夏日亦时时挥汗批览,以为至乐。

 

在写作过程中,孙中山还虚心听取了名人学者的意见。如关于书名,1919 年1月14日,孙中山去信北京蔡元培等说:“文所著述之稿,现尚未有定名。”经与学者斟酌甚久,最终将书名定为《孙文学说》。同年4月30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应中国学术教育机构之邀来华讲学,5月12日由蒋梦麟、胡适陪同前往赴孙中山邀请的晚餐。餐后两人即讨论知难行易问题。此后孙中山增补的第六章《能知必能行》就吸收了杜威的不少观点。在初稿完成后,孙中山让胡汉民和朱执信二人帮助校阅,徵求他们二人的意见。胡、朱二人阅后,对文本内容没有更改什麽字句,最后提出两点修改建议:一、文字中的一些同音字是否需要更改;二、文中胡、朱二人的事叙述太多,建议删去一部分。孙中山完全接受这两点建议,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如此精益求精,直至书稿出版前夕方才最终定稿成书。

 

张元济,1916—1920年任商务印书馆经理

张元济,1916—1920年任商务印书馆经理

 

“商务”拒印

 

1919年4月初,卢信把部分手稿送往商务印书馆。经理张元济与出版部部长高梦旦商定,先去信徵询孙中山意见。4月14日,卢信又交来《孙文学说》数卷,提出两种办法,或商务印,或由孙中山自己出钱印。高梦旦害怕有麻烦,张元济就提出索性婉言推却。于是把原稿退还给卢信,讲清原因是“政府横暴”,言论出版太不自由,“敝处难与抗,只可从缓。”

 

孙中山对此非常气愤。认为商务印书馆的拒印是故意阻碍自己学说的传播。曾准备“登告白,遍告全国”。孙中山的“告白”后来似乎并未见报,但他在1920年1月29日发表的《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详细地讲了这一事件,斥责商务印书馆保守、反动和垄断。

 

1920年代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

1920年代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

 

五四前夕,商务印书馆对社会出现的新思潮不敏感,出版政策固然保守,但张元济没说假话,拒绝出版《孙文学说》主要因为政治压力。张元济一直主张在商言商,他希望商务印书馆“不仅绝对不卷入中国政治的漩涡,甚至连一般是非圈子都尽量避开”。五四前夕,在沪的北洋当局对进步思想的压制特别严厉。1918年6月孙中山抵达上海,居法租界内,段祺瑞还曾企图从租界引渡孙中山。1919年2月20日南北和会在上海开幕,而孙中山当时正遭到了南北军阀的双重排斥。因此,作为企图在南北军阀激烈斗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拒绝出版《孙文学说》也有其难言的苦衷。

 

最早出版《孙文学说》的上海亚东图书馆馆标

最早出版《孙文学说》的上海亚东图书馆馆标

 

被商务拒印后,1919年5月中旬,朱执信将书稿拿到了亚东图书馆,由孙中山出钱请亚东印刷。因此亚东版是《孙文学说》最初的版本。

 

时人评价

 

《孙文学说》的出版,受到了舆论界的极大重视。据称销路很好,海内外风行。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孙文学说之内容及评论》一文,称讚「《孙文学说》这部书是有正当作用的书,不可把他看作仅仅有政党作用的书。中山先生又做了一种《建国方略》,是一种很远大的计划,他又怕全国的人仍旧把这种计划看作不能实行的空谈,所以他先做这一本学说。要人抛弃古来知易行难的迷信;要人知道这种计划的筹算虽是不容易的事,但是实行起来,并不困难,这是他著述的本意。甚至北洋政府的王揖唐、徐树铮、曾毓隽等看后,“皆极端赞成,复详加批注,交段(祺瑞)阅看,段亦大体赞成”。段祺瑞为首的安福俱乐部和北京大学都准备翻印。

 

上海华强书局印行的《孙文学说》

上海华强书局印行的《孙文学说》

 

1919年9月,张元济看到了《孙文学说》出版后的情况也已意识到当初拒绝承印的不妥,曾向卢信表示“极愿闻过”,并向孙中山写信道歉和解释。据说,这一事件直到北伐时期,国民党人对商务印书馆仍耿耿于怀。

 

从初版至1949年为止,《孙文学说》正式出版了近二十个不同的版本。如今,孙中山的这本大作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具借鉴作用。

 

(作者:黄德强)

 

参考文献:

1.邹振环:《<孙文学说>在沪出版发行的前前后后》,《史林》1989年04期。

2.何建国:《<孙文学说>初版探微》,《安徽史学》2011年第1期。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