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不能维系住你的向上 你的旷远—追忆陈映真

他们已不能维系住你的向上 你的旷远—追忆陈映真

 

资料图

 

新华社台北11月23日电 初冬的台北,气温骤降、风雨如晦。陈映真先生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来,给敬重爱戴他的人们内心蒙上一层更深的凉意。

 

23日傍晚,与陈映真相识40年的左翼诗人施善继、陈映真所创办的中国统一联盟现任主席戚嘉林,先后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专访,沉痛追忆这位爱国主义作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光辉人生。

 

“在我的眼里,陈映真是一名战士。他势单力孤却矢志不渝,用小说、用文论、用办杂志和出版社、用创立政治团体,坚定走在追求社会主义、实现两岸统一的道路上,始终清醒直面历史,肩负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施善继说。

 

1937年生于日据时代新竹州的莺歌人陈永善,考取淡江文理学院后醉心文学创作。他以早逝的孪生兄长“陈映真”之名发表作品,第一部小说《面摊》问世时年方22岁。

 

一对从农村到台北西门町经营小面摊的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咯血的孩子,在贫穷和忧惧中想念着故乡的星空……这部处女作奠定了陈映真以人道主义关怀为导向的鲜明文风。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陈映真发表了36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以写实手法和深刻主题反映了在民族分裂、社会动荡时代下台湾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复杂心态。《赵南栋》《将军族》《归乡》等作品蜚声两岸。

 

他还参与了现代主义批判、乡土文学论战,第三世界文学理论、“中国结”与“台湾结”等几乎每一场重要的论战,截然呈现一贯立场,便是反抗威权体制、坚持“中国文学史论”。

 

“那时的论战绝非今日想象的文人之争,国民党当局是要祭出‘血滴子’的,一旦坐实‘左倾’罪名马上抓人。”施善继说,“我们这些走在他身后的人,偶尔会担心他忽然刹车。可是没有,他从未动摇更不曾恐惧。”

 

曾因“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党宣传”罪名服刑7年的陈映真,在1979年又遭警备总部军法处拘捕。

 

“我们去问抓人的特务是何罪名,特务回答说,他是一颗毒苹果树,繁衍出无数毒苹果。”施善继说。后来,他将为报纸撰写的专栏《毒苹果札记》集结出版,向陈映真致敬。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致力于关怀弱势者的《人间》杂志。创刊号的封面故事是“在内湖垃圾山上讨生活的人们”。

 

《人间》开创了台湾报导文学杂志的先河,至1989年因财务问题停刊,共发行47期,以一则则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社会边缘人的辛酸故事、一幅幅直视社会人心的纪实摄影作品,震撼和影响了整个世代。

 

“我记得那本杂志印刷精美,铜版纸,内容也很吸引人。几乎每期我都会去书报摊买,看完偷偷珍藏起来,搬家也舍不得丢弃。”当时还是“外交部”公务员的戚嘉林说。

 

正是这个年轻公务员,在1985年耗尽家财撰写出版了一套5本《台湾史》,其历史论述以统一思想贯穿始终。

 

“有一天,我意外接到陈映真的邀约。他请我在南阳街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聊台湾史,还送了我一本亲笔签名的著作。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戚嘉林说,陈映真是坐过国民党“黑牢”的人,却对一个外省青年鼓励有加,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统盟创办初期,“高压”气氛仍未消散,民间常互开玩笑说“人人心中有一个警总”。陈映真以其在台湾文学界的地位和政治受难人兼“本省人”的身份,挺身而出担纲主席,“实际上是为了保护统盟同志”。

 

“有些老辈同志还记得,他卸任主席后常常参加每月一次的执委会,坐在台下静静听大家的见解。那种来自长辈的温厚和关怀,令人动容。”戚嘉林说。

 

在施善继的记忆里,每次见到陈映真总会被问上一句“你有没在写?要写哦!”“他从不会勉强你做什么事,总是默默关心你、提携你。”施善继说,“我没有和鲁迅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但我想,陈映真的为人,与后世追忆鲁迅时的形容大抵相同。”

 

在《人间》杂志停刊的同年7月,陈映真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发行人。迄今27年,出版社仍在运转,正筹备出版祝贺先生八十寿诞的《陈映真全集》。不意竟成追思纪念。

 

“在今天的台湾,很多年轻人已不知陈映真是谁。甚至在‘文化独派’的不断歪曲、剥离式论述下,党外运动时代的左翼文学竟成‘本土意识’的温床。”戚嘉林痛心地说,陈映真赋予自己的定义是“生于台湾的中国人”,其坚定的家国情怀不容遗忘更不容诋毁。

 

 

 

 

 

施善继说:“陈映真所做的一切都源自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终其一生不曾背叛自己的信仰,这是我们应该纪念和继承的他最宝贵的品质。”

 

缠绵病榻十年有余,这位台湾左翼文学界的“老前辈”终究驾鹤而去。轻拭眼角的泪花,施善继念起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给一个战士》:

 

“你在战场上,像不朽的英雄。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但是这个命运你不要埋怨,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记者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