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英雄,重英雄”——孙中山与段祺瑞

1924年9月28日,在直、奉双方激战正酣(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情况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抵达广州,与孙中山先生就“建国”、“北伐”、“陈炯明”等问题进行洽谈。

 

段祺瑞戎装照

段祺瑞戎装照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与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段祺瑞,可谓是死对头,两人就中国前途问题争斗半生。然而,由于时局的变化,段祺瑞与孙中山先生交往渐深,两人惺惺相惜,可谓“识英雄,重英雄”。

 

喜迎孙先生北上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权。为应对复杂的政局,冯玉祥一方面拥护在天津蛰居4年的段祺瑞出山,一方面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会商国是”。

 

在冯玉祥的拥护下,段祺瑞于10月27日,任国民军大元帅。他就任后,随即于31日向孙中山传电报,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称孙先生北上是“天下之想望,尤南北合力统一之先声”,并自我谦言“祺瑞野处有年,见闻鄙陋,愿承安教”。

 

1924年的孙中山先生

1924年的孙中山先生

 

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偕同随员北上。段祺瑞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喜悦,先是于17日,派代表在孙中山先生北上必经之处——吴淞口,恭喜孙先生,并陪其北上;接着,又派徐世英为迎接孙中山先生专员,负责筹备欢迎事宜,并为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天津布置行辕;最后,又委派内务部、交通部会商筹备欢迎方法,并拨发迎接孙中山先生专项资金1万元。

 

隆重的欢迎仪式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先生乘船抵达天津,因身体抱恙,先生在天津停留治疗20多天。12月29日,在身体情况稍为好转的情况下,孙中山先生电告段祺瑞,准备于31日入京。

 

段祺瑞在收到孙中山先生电报后,立即着手准备盛大的欢迎仪式。他先是组织国务会例会通过议决,在孙中山先生入京当天“全体阁员在到北京车站鹄候欢迎,并由内务部通知警察厅,赶速预备欢迎事项,并派军乐队及保安队,在车站迎候守卫。”接着又让全体阁员于孙中山先生到达当日,提前数个小时到火车站恭候先生。

 

12月31日,当孙中山先生专列抵站时,军乐大作,已等候数小时之久的执政府代表梁鸿志、卫兴武(侍从武官处处长)暨全体阁员登车问候,表示欢迎。孙中山答礼后,即同几位随员登上执政府预备的蓝色汽车,开赴北京饭店。

 

悲痛的哀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过世,享年59岁。段祺瑞在得知此消息后,唏嘘不已。为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他随即开始着手治丧事宜。

 

孙中山先生遗容

孙中山先生遗容

 

孙中山先生逝世当天,段祺瑞正在出席国务会议,当他得知孙中山先生过世的消息,立即停止办公,派柏文蔚、王耒为政府治丧代表,并发布命令要求内务部对孙中山先生以国葬之礼待之,“务极优隆,用符崇德报功之至意”。

 

3 月19 日,孙中山先生遗体从协和医院移到中央公园社稷坛时,段祺瑞派出执政府卫队、陆军部乐队、海军部陆战队、京师宪兵营、警卫司令部步队、警察厅乐队、警队、航空署飞机等参与送殡。4 月2 日孙中山先生灵柩移厝西山碧云寺,段祺瑞也派出军队、政府乐队、仪仗队等列队送行,内务部鸣礼炮33 响致哀,各机关一律下半旗志哀,航空署特派三架飞机绕空护送。

 

(作者:李宗蔚)

 

参考文献:

1.吴元康:《段祺瑞对待孙中山先生北上的态度》,《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

2.沙文涛:《段祺瑞执政府与孙中山丧事的举办》,《安徽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

3.图片来自网络。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