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台北能向上海学到什么?

“2016台北上海城市论坛”23日在台北结束,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25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该论坛在目前两岸关系冷和的情境下,算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城论坛结束了,台北市也应该想一想,除了政治议题的喧闹外,能在双城论坛中向上海的市政学到什么。

 

文章摘编如下:

 

台北上海双城论坛结束了,在目前两岸关系冷和的情境下,算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届有医疗卫生、智慧城市、文化、交通、青年等5大主题,这5大主题都扣紧都市发展的相关议题,完全符合了城市交流、城市论坛举办的宗旨。

 

此次双城之间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包括:马拉松、电影节及台北市文山区和上海市松江区等交流合作备忘录,双城合作从市政跨向体育、艺文与基层的合作,正如上海统战部长沙海林说的,双城从开始着重经贸追求互利,到如今注意到文化、体育等和市民身心健康相关的领域。这不仅是双方签署项目的增加,交流的质量、内容也有所上升。

 

在被询及论坛成果时,沙海林充分展现一个国际性、未来型大都会领导干部的自信,他说,双城论坛是互相学习,上海在论坛中吸收台北好的经验,如市民服务热线、垃圾处理经验,这些都是上海市民感受得到,体会得到的好处。

 

城市交流是行政交流,毫无疑问在启动时必须符合政治原则,既已启动就必须回归行政,回归市政,才能引发市民的参与,城市论坛才能生生不息,成为两市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从而缩短两市的社会距离、民心距离,真正成为两岸之间的缓冲器。两岸之间这样的缓冲器越多,越能在两岸政治无往来的情况下,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保障。

 

沙海林在“文化分论坛”上建议双城下一步加强的四大领域:一是经贸交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二是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三是医疗,为两个城市的百姓做好服务;四是上海会提供更多机会、更好条件,来帮助台湾青年在上海就业创业。他的建议既不违反中共中央现阶段的对台工作指导原则,契合中共的对台政策要让台湾人民有感的要求,又是从市政发展有利上海、兼惠两岸的角度,为明后年的沪台交流规划了方向。

 

双城论坛结束了,台北市也应该想一想,除了政治议题的喧闹外,能在双城论坛中向上海的市政学到什么。(杨开煌 作者系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