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国学功底如何?

孙中山的国学功底到底如何,历来争议都很多。连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甚至怀疑孙中山是否识字。

 

孙中山的启蒙教育始于广东翠亨村中的一处私塾。虽然他自称:我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十二岁学习完五经。但他9岁入私塾,先后随王姓塾师、赖桂山、程步瀛学习了《三字经》、《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古文评注》以及四书五经选读等。事实上,这些内容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只是为正式进入儒学教育做的基础准备。客观说来,早年的这种启蒙给予孙中山的教育实在有限。他说:我也曾经学习村里的学生能够随口背诵四书五经,但经历数年,已经忘掉大半。

 

孙中山读书的村塾

图为孙中山读书的村塾

 

后来,辗转到夏威夷、香港等地,又再次研究中国经史之学。在檀香山和在香港拔萃书室读书期间,曾先后请杜南、区凤墀帮助他补习国文,但时间很短,收效甚微。所以,1895年11月6日《镜海丛报》刊载一文《是日邱言》称:孙中山先生青壮年时期回到家乡却不懂中华传统人文,苦学数年,才能读懂司马迁班固的书,才能用自己的母语撰写自己想表达的。在此期间,孙中山也是跟随乡中的饱读诗书的儒学先生陆星甫、杨汉川潜心学习国学。经过这一段刻苦用功,孙中山的中文有了长足进步。到1892年毕业之际,汉语言文字已经大有进步,人们都对此感到惊讶。其早期撰写的几篇文字,如1890年的《上郑藻如书》、1891年的《教友少年会纪事》、《农功》、1894年的《上李鸿章书》,虽然也经过陈少白等人修改润色,但基本由孙中山独立完成,可见其汉语程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差。此后的《拟创立农学会书》、《致区凤墀函》、《复翟理斯函》、所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等,也应是本人亲手所写。

 

统一来说,孙中山所受国学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既不系统,又无名师指点,主要依赖自己勤奋好读。他曾自称:我在中学期间特别喜好读“三代两汉(夏、商、周,西汉、东汉)时期的文章,而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尚且自称: “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由此可以揣度孙中山所称的“三代两汉之书”,恐怕只能包括四书五经及《史记》、《汉书》,并且限于精神大意及文词文采吧。

 

(来源:桑兵《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三题》)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