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中国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大阅兵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这是中国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此次盛事的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强烈共鸣,必将在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参与阅兵的50个方(梯)队中,抗战老同志组成2个乘车方队,并首先出场。人员包括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国共两党老兵共同乘坐敞篷车接受检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广大中国海外侨胞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踊跃捐资捐物助饷,并积极回国和在侨居地参加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为表示对海外侨胞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中国政府邀请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79名侨界嘉宾,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阅兵观礼活动。来自加拿大的庞燕,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受邀参加阅兵之后,她特别准备了一抹中国红: “我接到阅兵的通知以后,我觉得这份殊荣不是我自己的,是大家的,所以我就跟我的好朋友分享了一下,我的群友有知道的,就特别到苏州买了一块中国红的料子,给我特快专递过来,来做一件中式的衣服来表达心情。当然我相信人山人海的根本就看不到我,但是这种心情,我相信你可以理解。”

 

发生在祖国大陆的烽烟历史和壮怀往事也同样牵动着台湾、香港青年人的心。今年7月至8月间,9名来自台港澳地区的青年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组织的“两岸新发现——重走抗战路”活动,参访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城市的抗战旧址,并留下深刻记忆。台湾大学陈鹥人说:“对于抗战这些历史感兴趣的原因也是因为爷爷,但是在台湾只能透过二手资料通过纪录片、文字和口述历史,了解这些战争和事件。但是没有办法看到事件的现场,所以这次真的能够看到事件的发生地点和遗址,觉得非常难能可贵。”

 

此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党派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郑建邦表示,纪念抗战就是要以史为鉴,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今天更加团结,因为中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郑建邦说,“抗战我们这么弱,但是我们胜利了,靠的一个是团结。当时中国共产党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四万万人民一下子团结起来,那个力量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战胜的。第二就是当年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面对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后几步,更需要我们所有国人,包括我们海峡两岸的同胞,也包括世界各地的侨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

海外华人代表庞燕:阅兵观礼台上的一抹中国红

2015-09-03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广大中国海外侨胞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踊跃捐资捐物助饷,并积极回国和在侨居地参加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为表示对海外侨胞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中国政府邀请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79名侨界嘉宾,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阅兵观礼活动。来自加拿大的庞燕,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7年,庞燕和先生在加拿大创办了《中华时报》,报纸以简体汉字排版,现已成为加拿大华人了解祖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2013年12月,她和侨界朋友们自发建立了“侨联之友”微信群。现在,微信群已成为海外华人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里面有差不多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领。每个星期,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专题、主题论坛,做完了节目以后,我们也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向全球发送。更有精彩的文章,我们海外的纸媒朋友们也会转载和印刷。”

 

现在,庞燕把主要精力放在“侨联之友”微信群。每天,她精心准备话题,再编辑成新媒体产品,在社交平台和报纸上进行传播。微信群的话题多为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的热点。在天津化工厂爆炸发生后,微信群组织了各地的侨领介绍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救护理念;在习主席访美之前,微信群会讨论访问将对中美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此外,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还曾在群里做过“一带一路”等主题的主讲。 “他在这个论坛里头曾经做过两次主讲,非常的精彩。他一直就是在讲我是一个普通的群友。他做了一期主讲,就是《对华侨的再认识》,他说海外侨胞在海外的健康和平安是我们侨务工作者最大的惦念和希望。当时大家听到以后都特别感动。”

 

多年从事海外华文媒体工作的庞燕认为,中华文化是几千万侨胞能够在海外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系和促进广大海外侨胞与祖(籍)国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受邀参加阅兵之后,她特别准备了一抹中国红: “我接到阅兵的通知以后,我觉得这份殊荣不是我自己的,是大家的,所以我就跟我的好朋友分享了一下,我的群友有知道的,就特别到苏州买了一块中国红的料子,给我特快专递过来,来做一件中式的衣服来表达心情。当然我相信人山人海的根本就看不到我,但是这种心情,我相信你可以理解。”

展开全文

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 携手推动民族复兴

2015-09-0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层面纷纷展开各种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9月1日会见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时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两岸同胞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团结一心、维护胜利成果,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习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抗战胜利是国共两党及两岸人民携手合作的结果。海峡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以及台湾同胞参加大陆方面的抗战纪念活动是非常自然而且自豪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坚持民族大义超越狭隘政治歧异

 

昔日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民族、阶级、地域,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赢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民族大义,超越了狭隘的政治歧异。之后由于国共内战延续下的政治对立使得两岸之间存在一些意识形态纷争,长期以来争夺中国“正统”、“法统”或合法代表权等问题,两岸各方在价值、立场、权力及利益等方面的歧异构成了两岸历史恩怨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两岸人民之间的“心结”。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的制高点上,是要让人们认清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和平、进步与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国家富强、民族强盛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外敌入侵、民族存亡之际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守土卫国,而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则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提供着生存、发展与尊严的保障。如今纪念抗战胜利,就是纪念整个中华民族的胜利,彰显的是民族大义。若以狭隘的一党一派一人的政治立场去质疑和否定抗战胜利以及纪念活动,是极其自私的。

 

共同纪念抗战阻遏“台独”分裂言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回应日本政府质疑时表示,全世界都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应当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国际层面,正如一些国家领导人在来华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表达的那样,要防范纳粹主义、军国主义等“右翼”势力复活和扩散而危害和平。而在两岸及岛内层面,马英九在参加岛内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时也曾表示,“侵略的错误或可原谅,但是战争的真相必不能遗忘”,两岸更要阻遏分裂势力操弄“台湾地位未定论”、“皇民史观”、“殖民有益无害论”、“日本祖国论”等,还要防范岛内分裂势力与外部“右翼”势力勾结进而出卖和危害中华民族利益。国际社会共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都是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共同胜利的成果,绝不容许有人企图篡改历史,不容许肆意对一些事件进行毫无根据的曲解,更不容许美化侵略战争及其帮凶,不容许“右翼”和“台独”势力玩弄地缘政治的把戏,这不仅关系到正义与和平,更关乎中华民族尊严和台湾人民切身利益。

 

共同书写抗战历史助推两岸和解

 

不可否认,两岸对于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认知、立场、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歧异,两岸结束政治独立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对于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及两岸人民携手抗战历史的共同研究、共同书写将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习总书记号召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强调共同立场,走出过去历史的恩怨,迈向未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共同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两岸共同书写抗战历史,首先确立抗战胜利是国共合作、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一基本共识和共同立场,其次再去探讨所谓国共之间、两岸之间的功绩主次大小问题,决不能因为所谓主次大小的争议去全盘推翻中华民族共御外辱的共识,这就如同两岸之间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目前,大陆方面已经充分肯定抗日正面战场的功绩,随着两岸共同书写抗战历史,发掘历史真相,两岸对历史诠释的分歧会缩小,重建两岸共同史观,而且这种分歧解决方式也能够外溢到其他两岸纷争的化解上,进而逐步打开两岸人民之间的“心结”。

 

民族复兴抚平两岸心理创伤

 

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缅怀过去悲壮的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抚平两岸心理创伤、化解历史悲情。近代中国因落后而挨打,台湾被迫割让给侵略者,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归属感与政治现实相矛盾,产生了“孤儿意识”与“弃民意识”,而大陆人民的挫败感与紧迫感也是与日俱增,这是两岸心理创伤和历史悲情的原点。以甲午战败及割台为分界点,中国人由追求“富国强兵”转向“救亡图存”,中国人不仅要抵御外侮,更一直面临内部路线纷争,从“维新”与“革命”之争到国共内战,而台湾问题则是这种内外斗争历史下的产物。回顾历史,“创伤”与“悲情”在于“殊途同归”历程中,国人不以“同归”而理性对话、凝聚共识,却因“殊途”而敌对分裂;更在于列强之侵略、干涉如影随形,成为中国人追求统一、富强的最大阻碍与不利环境。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彰显了这一更为宏大的历史“境况”与背景,台湾人民的“悲情”意识、“出头天”愿望不是大陆“打压”的结果,而是百余年来中国人追求富强、自立、统一、民主与尊严的一种体现和一个方面,两岸的心理创伤与历史悲情本质上是同源的。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从根本上消解两岸心理创伤生成与存在的环境,进而开创出美好未来。(作者:王鹤亭,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

展开全文

民主党派人士谈抗日:中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

2015-09-03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李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党派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2日三位民主党派人士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谈及了他们对抗战的认识。

 

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它的建立同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其创始人和很多成员都在抗战期间作出了突出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邵鸿表示,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许德珩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他曾经拿出一个月工资,400多大洋买了一批物资,包括怀表、火腿、布鞋等等。毛主席为了这批物资写下了著名的《致北平教授》的信。毛主席在信中说,我们与你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是我们与你们的共同旗帜。”

 

抗战期间台湾同胞也以其英勇斗争融入到全民族抗战的滔滔巨流之中。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黄志贤表示,台湾少数民族就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华民族共御外辱、宁死不屈的光荣篇章。“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赛德克族一共有1200多人其一,抗击日本侵略者,一天扫荡了12个警察所,杀死日寇137人,起义战士与强敌血战一个多月,每个人都抱定战死也绝不投降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没有缺席,台湾的命运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血肉相连。”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郑建邦表示,纪念抗战就是要以史为鉴,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今天更加团结,因为中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郑建邦说,“抗战我们这么弱,但是我们胜利了,靠的一个是团结。当时中国共产党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四万万人民一下子团结起来,那个力量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战胜的。第二就是当年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面对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后几步,更需要我们所有国人,包括我们海峡两岸的同胞,也包括世界各地的侨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

展开全文

抗战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乘车方队(组图)

2015-09-03

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抗战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乘车方队。

展开全文

台湾人士谈抗战纪念活动:铭记历史启示未来

2015-09-03

“抗战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纪念抗战活动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过去抗战的真实历史”。已赴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台湾“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近日,部分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和各界代表人士接受了中新社驻台记者的采访。

 

“雾峰林家”世代抗日,早在甲午战争期间,林光辉曾祖父林朝栋即率领“栋军”驻守基隆,并在清廷将台湾割让日本后,继续留台坚守抗日,林光辉祖父林祖密、叔公林献堂等亦长期抗日直至抗战胜利。

 

林光辉说,台湾抗日50年的历史可歌可泣。祖辈抗日的历史说明,没有国就没有家,犹如他祖父曾言,“国且不国,更何有台,更何有家。”

 

对于参加大陆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林光辉很兴奋,并表示为先人感到骄傲和高兴,他们抗日付出的牺牲没有被遗忘。

 

台湾抗日英雄李友邦之子李力群,亦对台湾各界代表人士出席在北京举办的纪念活动表示非常认同,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牺牲的千千万万同胞。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友邦率领第一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武装队伍——台湾义勇队,在浙、闽一带坚持抗日,与大陆同胞共御外侮,广为人知。

 

“抗战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不分两岸。抗战胜利纪念也是两岸当年共同对日抗战的一种纪念。”李力群说。

 

由于有其他事务不能出席9·3纪念活动,李力群表示非常遗憾。为此,他特地请其弟赴北京参加活动,并认为这和他自己参加有同样的意义。

 

台湾佳冬萧家抗日志士的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常务理事萧开平对中新社记者说,抗战过程不仅是台湾同胞,也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我们一定要记住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萧开平的高祖父萧光明是1895年组织乡勇抗击入侵日寇的客家领袖,在以寡敌众的战斗中,其两个儿子壮烈牺牲。萧开平的父亲萧道应1940年亦奔赴大陆投身抗日。

 

萧开平指出,大陆举办抗战纪念活动,凸显出抗战胜利是整个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有助于教育下一代不忘记历史,坚定爱国立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

 

出席纪念活动的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研究台湾史近30年。对于70年后两岸中国人共同纪念抗战胜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有三方面意义值得汲取。

 

一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割地赔款,抗战胜利不仅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更重要是废除了捆绑中国巨人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二是艰苦卓绝的抗战所凝聚和体现出的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精神不能忘记。三是要警惕今天的日本是否会重回军国主义的老路。

 

台湾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认为,对于抗战历史,两岸应该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及其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历史记忆。

 

“这段历史对于台湾人来说是非常可歌可泣的一段,表明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台湾人并没有缺席。如果把这段历史真相还原,就能联系两岸人民的感情,同步建构共同的历史记忆”。戚嘉林说。

展开全文

港台青年缅怀革命历史重走抗战路

2015-09-02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李琳)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生在祖国大陆的烽烟历史和壮怀往事也同样牵动着台湾、香港青年人的心。

 

今年7月至8月间,9名来自台港澳地区的青年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组织的“两岸新发现——重走抗战路”活动,参访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城市的抗战旧址,并留下深刻记忆。

 

陈鹥人说:“对于抗战这些历史感兴趣的原因也是因为爷爷,但是在台湾只能透过二手资料通过纪录片、文字和口述历史,了解这些战争和事件。但是没有办法看到事件的现场,所以这次真的能够看到事件的发生地点和遗址,觉得非常难能可贵。”

 

陈鹥人是台湾大学的研究生,爷爷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一军军官。曾参加武汉会战,并参与修筑过抢运抗战物资的滇缅公路。从小听爷爷的抗战故事长大,在这次“重走抗战路”活动中,陈鹥人终于有机会参访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北京卢沟桥和抗战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的旧址。他说:“我很喜欢卢沟桥,(这次去)遇到很多小时候就住在那的老人,他们很热心地给我们讲述那时日军进攻卢沟桥时他们的回忆,这些第一手资料都非常珍贵也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这一代人对70年前的事情印象是非常模糊的,有机会能够透过这种方式了解这些历史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前人的努力我们应该铭记在心,应该要做一些事情让他们能够被记得。”

 

陈斯妍是香港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她对于抗战的理解是模糊而抽象的。有机会能到抗日战争发生的遗迹参观,亲眼观察战争留下的痕迹,亲耳听闻战争中发生的故事,陈斯妍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每次参观前都做足功课,参观中细细感受。她说:“因为我们去采访之前做过资料收集。到卢沟桥看到很多石狮子,地上的石路保留了当年日军过桥的那块路。那一刻在现场看,感觉跟我认识的桥是一样的,不会看一下就走掉,很普通很片面的了解。”

 

陈斯妍说,香港青年对于祖国举行抗战70周年阅兵活动非常肯定,她认为,两岸三地的青年一代都应该了解并铭记那段历史,这才是珍惜和平的最好方式。

 

陈斯妍认为:“阅兵这个事情很好,透过阅兵我们可以回忆、记住抗战的历史,看到士兵们可以联想到当年抗战的精神。不是只知道历史,还要去记得前人为我们付出的一切,防止将来重蹈覆辙。对我们将来追求和平、维护和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全文

海外华侨华人捐建的首个海外抗战纪念馆在美开馆

2015-09-02

昨天(1日)上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发布会,介绍华侨华人的纪念活动以及对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记者了解到,由美国著名侨领方李邦琴和林文共同发起创建的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已于今年8月15日剪彩开馆,是海外华侨华人捐建的首个抗日战争纪念馆。

 

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发起人、名誉院长方李邦琴出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随家人从大陆去台湾,1960年随丈夫移居美国旧金山。发布会上,方李邦琴介绍,她于2014年初宣布捐出位于旧金山市的楼宇筹建海外抗战纪念馆,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捐建的首个抗战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旧金山中国城中心的沙加缅度(萨克拉门托)。方李邦琴女士表示,纪念馆已经搜集整理了大量抗战史料实物,包括“飞虎队”作战的降落伞等,这些史料实物今后也会在国内展出。纪念馆里,设有一个中美友谊厅,这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

 

京华时报讯(记者龚棉)

展开全文

台湾媒体聚焦大陆抗战阅兵 电视台实况转播力拼收视

2015-09-03
台湾媒体聚焦大陆抗战阅兵 电视台实况转播力拼收视
 
 
台媒聚焦大陆抗战阅兵。(台湾联合新闻网相关报道截图)
 

于今天10点正式登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不仅在大陆引发全民爱国热情,也受到台湾媒体积极关注。

 

“想看大陆阅兵吗?这些网站有网络直播。”台湾联合新闻网今早最新报道中,就特别为台湾网友搜罗、整理出通过视频、文字,对阅兵仪式进行实况转播的网站链接。

 

不只如此,台湾“中视”新闻台也以特别报导方式,通过新闻连线、专家分析,对阅兵进行实况转播。据报道,“中视”近期不仅为此次转播专门推出电视广告宣传,网站也公告在视频网站官方频道同步直播。香港中评社文章对此指出,台湾一家电视台将在上午实况转播阅兵,“收视一定会超越其他电视台同一时间的节目。”

 

阅兵仪式中,多家台湾网络媒体纷纷以图文、视频片段形式报道纪念活动进程及相关内容。(记者 王思羽)

展开全文

西非侨领胡介国:祖国强大,我们骄傲!

2015-09-03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400多万海外侨胞为祖国抗战捐款捐物筹措军费。同时,他们凭借着血缘、地缘、帮缘自觉地行动起来,最多的时候在世界各地组织了近4000个抗日团体。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邀请了1779位海外华侨华人代表来北京观礼。阅兵前夕,我们采访了来自西非尼日利亚的受邀侨领胡介国。

 

此次受邀来北京观礼阅兵的1779位海外侨胞代表,来自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抗日名将后代、抗战老兵、南侨机工、华裔飞虎队及对抗战有重要贡献的侨团代表,也有海外重要侨领和华侨华人各界精英,地域上、界别上、年龄上的代表性都很广泛。

 

胡介国先生是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唯一的华人酋长,也是尼日利亚总统顾问,曾多次陪同尼日利亚政要访问中国,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侨领之一。受邀观礼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胡介国表示十分荣幸,也对海外侨胞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无比钦佩:“我们中华儿女一直有爱国的传统,特别是华人华侨。抗战时期,中国十分困难,特别是日本把我们的海路封掉了。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南洋的华侨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进行了很多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洋华工,也叫南洋机工,当时组织了上千名热血青年,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此次观礼已经是胡介国第三次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阅兵了,相较前两次,他认为这一次的阅兵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我都在现场观看了阅兵,这一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们期待着!我觉得这一次阅兵有几层意思,一方面我们要真正担当起一个大国的责任;第二是告诉世界,世界秩序应该是平等的、合理的,不是一个大国说了算的。”

 

胡介国介绍,尽管远在非洲,当地的华侨华人朋友都十分关注此次阅兵,并相约准时收听收看阅兵实况,他也为此次现场观礼做了特别的准备:“我已经有手机已经有网了,我要再买一个手机,再加一个网,用两个微信尽快地把现场盛况发给我的朋友们。大家都跟我说‘别忘记放在我们群里面啊!’,好多朋友都这么说,特别是我们在非洲的一些朋友。我们非洲华人华侨离祖国比较远,我们(国内)是早上9点钟,时差8个小时,那里还是深夜。他们说我们半夜就起来了啊,要看我们的实况,(感受)现场的感觉,现在,特别是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因为祖国的每一分成就,都让我们的华人华侨地位更高了,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强大,我们会请非洲朋友一块看阅兵(实况),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也感到很骄傲。”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