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东山关帝庙(廖一杰摄)

 

2014年元旦,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电视媒体发表了新年贺词,许多眼尖的观众看到了摆在其书架上的六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1986年在东山关帝庙前的合影。

 

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东山很早就有了关帝信仰。据史料记载,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将领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87姓将士开拓闽南,其中64姓建置漳州,驻军东山岛,为安抚将士,从家乡引来关圣帝君香火。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率兵来东山建铜山城设水寨以防倭寇,鼎建关公祠。

 

“在东山,几乎人人都信关帝,称其为‘关帝圣祖’,一个‘祖’字说明了关帝在家族里的地位,把关帝看得比自家祖先还重要。平时敬奉是‘早请示、晚汇报’,遇到一些没法解决的问题,更是会先问问关帝的意思。”关帝庙庙务负责人林定杰告诉记者,关帝庙是东山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很多东山人都会来拜关帝。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明嘉靖年间,朝廷复设澎湖巡检司,东山关帝庙的香火就随之传入澎湖。清康熙三年(1664),明宁靖王朱术桂在台南王府中仿造东山关帝庙,这是全台湾关帝宫庙的“龙头老大”。 如今,东山关帝庙大殿内祀案上置放的一只光绪年间,由台湾宜兰礁溪信众敬送祖庭的双耳兽头鸡血石雕大香炉依然香火不断。而1988年,台湾高雄文衡殿赠送的“追源谒祖”匾额也高挂大殿之上。

 

关帝庙主殿的石柱上悬挂着一副明武殿大学士黄道周题写的,上联是“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下联是“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1990年7月,台湾宗教咨询委员李炳南教授跨越海峡,到东山关帝庙考察,看到这副对联后才恍然大悟地说:“台湾关帝信仰文化正源于此!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台湾诸多的关帝庙都悬挂此楹联,但不知出于何时何地何人所撰。现在这谜可解开了,找到这个根了。”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许多台湾的关帝庙纷纷前来认祖。自1991年起,东山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关帝文化节。1995年1月6日,东山关帝庙赴台绕境,为大陆神像访台首例,开启了两岸分隔四十多年后宗教直航首举,意义重大。

 

“关圣帝君把两岸的关系沟通得很好,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让两岸同胞从遥遥相望到现在可以相聚在一起,其中,两岸的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林定杰一边翻着庙志,一边讲述着两岸关帝庙的神缘往来。可以看得出来,他想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吴朝煌、周大围、陈启坤等等这些台湾宫庙的负责人长期奔走于两岸,为两岸宗教交流献力献策,还有数不清的关帝信众,从台湾跨海到这里朝拜。这些,都记在庙志里,也都记在林定杰的心里。随着两岸关系的大发展、大合作、大交流,关帝文化已成为沟通两岸民心的一条纽带。(记者廖一杰、丁卫卫 特约记者肖楠 林育川)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1988年,高雄文衡殿赠奉的“追源谒祖”匾(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大殿里供奉的关帝(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关帝庙内金木雕(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清朝台湾赠送的双耳兽头鸡血石雕大香炉(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上香信众(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信众带来的关公像过炉(廖一杰摄)

 

【福建】东山关帝庙:神缘一脉两岸情

信众虔诚上香(廖一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