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台:文脉传承在江村

安徽南部旌德县的江村,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头衔,在这个古村,明清时期造就了126位进士、举人、明经,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9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闻名遐迩的“六县联中”也弦歌在这里。江村昌盛的文风,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今天,就请走近安徽旌德的江村。

江氏宗祠

 

导游徐婷:江村的始祖是古代二十四孝其中的江革,到了他第二十四世江韶就是江村的建村始祖,当时他是一位风水先生,就是看中了江村的这块风水宝地,就举家迁到江村来定居。(那时候是)隋末唐初(的公元)600年,江村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江韶的五世祖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江淹。江韶四处游历,发现旌德江村的金螯山浑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势,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徙到了这里,于是“旌德江村”就开始出现了。金鳌江氏也由此起源。

虽然江韶是风水大师,但是江村水口的人工湖——聚秀湖,却是江韶身后近1000年的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人工开凿的,湖的左右是狮山、象山,而远在五华里之外的金鳌峰竟然能够倒映在湖中。虽然聚秀湖不过数十亩,但却被认为是江村千年不竭的文脉之源。

在村里,记者遇到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做“江丕俄”,他说他是“民国二十三年”出生的,到今年已经虚岁80岁了。他出生在江村,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江村,他见证着近一个世纪的江村历史。回忆起他小时候的江村印象,他说:“(江村有)八座祠堂、五座庙宇、十八座牌坊,再加上还有一个图书馆。”

现在,十八座老牌坊只剩下了两座。

导游徐婷:我们老街上看到的这两座牌坊,就是江村保存下来的两座父子进士坊,当时父子两位都高中了进士,并且是同朝为官的。这两座牌坊是建于明朝的建筑,距今有500多年了。

江村老街长200多米,宽2米多,还保留着明清风貌。父子进士坊位于老街中段,是为表彰金鳌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这对父子进士而树立的。父子进士坊气派非凡,和古朴典雅的老街相映成辉。

在旌德江村,和“父子进士”相对应的是“兄弟博士”江绍诠和江绍原,这兄弟俩政见相悖,江绍诠是“中国社会党”领袖;而江绍原则是宗教学和民俗学家,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文学刊物《语丝》的发起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

除了“父子进士”和“兄弟博士”外,出自旌德江村的名人还包括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胡适夫人江冬秀等。

江冬秀出身名门望族,她的故居主体原貌依旧但损毁严重。江泽涵故居与江冬秀故居相邻,目前,前后两进、上下堂间、厢房、边屋共计14间,基本保存完好。至今,故居堂间影壁上仍然依稀可见江泽涵赴美留学所贴的捷报。

导游徐婷:现在看到的房子就是“黯然别墅”,是民国安徽省省长江绍杰的故居,建于1927年,因为江绍杰是在国外留学过的,这个房子是在自己设计的,里面采用的是中西合璧的形式=式,房子里面雕刻非常少,充满了西洋味道。

黯然别墅坐东朝西,是江村民居中惟一没有天井的住宅,但在楼上的内走廊上设有美人靠,并最先将徽州古民居中的透窗改为玻璃窗。黯然别墅地处村中最高处,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黄山主峰光明顶。黯然别墅的主体建筑呈方形,门顶内外两侧各有青砖砖雕狮子一对,形态逼真。院门朝外,圆形门额上题有“黯然别墅”四个大字,正屋大门有江绍杰亲笔题写的“吾爱吾庐”的砖刻,风格与其它建筑迥然不同。在二楼的客厅,紧接着“进士”牌匾又张悬着一个带有“维新堂”字样的牌匾,表现了主人所处的那个疾风暴雨的年代。江绍杰是清光绪甲辰科进士,是江村最后一名进士,后来他又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可以这样说,黯然别墅的陈设和它曾经主人的经历相互映照。

而八座祠堂祠堂现在还剩下三座,它们分别是江氏总祠和两座分祠。江村总祠是江村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原为四进两厢两明塘三天井。这座祠堂两次被大火烧毁,又两次重建。宗祠内原有文物无数,仅金匾就有几十块。屏风隔板二十四幅,雕刻着二十四个不同图案的花瓶。

两座分祠之一的明孝子江文昌公祠,俗称“孝子祠”,是专门纪念江村孝子江文昌的。孝子祠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门楣和照壁依然可见。它让人想起二十四孝之一的江革。

江村老街一头是江氏总祠,另一头就是溥公祠,溥公祠又称六分祠,祠主是明朝进士江溥。溥公祠是江村古村落重要标志,是江村主要胜景之一。

而江丕俄老人提到的村内原有的一个图书馆,叫做“江村书屋”,里面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二十四史》、《万有文库》等数万册图书。

在溥公祠,江丕俄老人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六县联中”的故事。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从宣城迁址旌德江村。旌德江村人江康世任校长。安徽全省大江南北二十多个县以及江苏、浙江、湖北、河北、北京、上海等外省市青年和爱国侨胞,都赶赴到这里来就读。江丕俄回忆说:“开饭就在这个祠堂(溥公祠)里开,上课就在八座祠堂两座庙宇里进行。(联中)分散在整个村庄:祠堂庙宇做课室。”

1940年,六县联中发展到17个班,学生825名,成为当时安徽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联中还主办了《联中晨报》,这是油印刊物、八开小报, 1938年下半年创刊,每周出版一次。主要内容是报道抗日消息和各地救亡活动。1946年停刊。记者在江村历史文化展览室还看到一份当年的《联中晨报》,首页刊载着一篇作者名叫“刘光国”的文章。江丕俄老人介绍说,虽然当年联中的学生最年轻的都超过80岁了,但前几年不时有当年的联中学生找到江村来。2006年的一天,刘光国来了。

江丕俄:“这张报纸真是一个巧合!这个老太婆还在,她住在宣城,今年87岁了,那年她来看到这张报纸——这个老太婆叫“刘光国”,她14岁在这里读书,校长叫她写了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日本人的死”,这个老太婆看到这张报纸都高兴地蹦起来了。”

1946年,六县联中迁回芜湖湾址。在江村八年,有高中毕业生六届,初中毕业生十届,先后就读的学生共计8000多人。

江丕俄老人说,当年的联中离开江村时,留下了一口钟。

江丕俄:“这个钟要是吊在屋顶上拉一下,三十里路(方圆的地方)能够听到(钟声)。”

现在的江村人对自己村庄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温情与自豪。江村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江惠东介绍说:“99年政府有个指导思想,当地有很多热心人自发地组建了一个旅游公司,是从2000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加强保护,有效利用。”

江惠东介绍说,他们已经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镇总体规划,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他们将沉静自信地保护和建设自己的村庄,他们也期待来自全世界的喝彩。